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陳志武:中國的未來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http://www.CRNTT.com   2011-01-01 10:18:03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 
  中評社北京1月1日訊/過去的三十餘年,中國的經濟獲得了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這一現象引起了整個世界的關注,國際和國內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討論都非常熱烈,但各方面的觀點卻大相徑庭。有的人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並總結出了它的諸多特定,表示可以向國際上大肆推廣;而反對的人則表示,所謂的“中國模式”實際上是既低自由又低福利而體現出“競爭優勢”,不但沒有推廣價值,而且亟需轉型。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所謂的“中國模式”?這一模式有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我們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如何轉型?下一個十年如何避免落入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帶著這些問題,和訊網郭哲連線了遠在大洋彼岸的著名學者陳志武教授,就這些話題一一進行了解讀。 

“中國模式”實際上很多國家都經歷過 

  和訊網:最近幾年來,國際和國內對“中國模式”的討論都非常熱烈,但各方面的觀點卻可以說是大相徑庭,那麼你認為究竟有沒有一種“中國模式”?什麼是“中國模式”?它有什麼特點?

  陳志武:如果說是中國經濟體系、政治體系是不是跟美國或其他的私有制經濟國家體系有差別,從這個差別的角度來看有沒有中國的模式,那肯定是有中國模式的。但要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模式是不是很特殊,是不是以前其他的國家沒有做過的,人類歷史上沒有其他的國家實驗過,沒有做過,從這個角度來講,那肯定沒有中國模式。 

  中國現在政府的權力,在經濟領域裡面無所不入,在金融領域裡面占絕對的控制地位,如果以這兩點作為特點,那要到歷史上去找的話那太多了,19世紀後半期的德國是這樣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當時的洋務運動也是這樣的,然後到20世紀的時候,前蘇聯當然走到更加極端,甚至民國時期的30、40年代中國經濟也是這樣的,因為當時的民國政府有好幾個部門專門管制,以政府資金滲透到不同的銀行,包括現在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然後一些關鍵的行業裡面也是有當時民國政府滲透進去。到後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巴西就是這樣的,跟現在中國的做法類似。那時候巴西軍政府也是利用行政的權力、國家的權力去控制那些新興現代工業、金融行業由,也是通過“鐵公基”這些基礎設施使它的GDP增長很多,有大概有15年、20年的時間巴西GDP也是按照8%到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所以從政府操控經濟、控制資源或者直接通過國有制、公有制擁有資源,政府通過絕對的壟斷和控制支配金融資源,由政府大規模徵稅這些方面來看,在19世紀後半期和整個20世紀不同國家都按照不同程度去這樣做過。 

  這些國家的經歷告訴我們共同的一點,到最後也許像人吸毒一樣,可以去通過吸毒讓自己可以“嗨”一段時間,“嗨”一段時間以後以為自己不是靠吸毒使自己變的那麼強壯、那麼肥胖的,以為真的是自己的健康,但是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國家最後都是以財政危機、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來結束這樣的發展。所以我覺得一些人尤其是“新左派”去強調今天中國模式怎麼怎麼好,把它說成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說成是中國的5000年歷史上最好的,講這些話的人都應該去多看看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史,包括中國自己19世紀和20世紀的一些經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