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危機中的印度精英

http://www.CRNTT.com   2011-01-06 11:35:22  


 
  美國在19世紀70和80年代也經歷過“強盜男爵”工業化。馬克.吐溫和查爾斯.華納(Charles Dudley Warner)的小說《鍍金時代》深刻地諷刺了當時的貪婪與腐敗。強盜男爵時代在1893-1896年蕭條期間壽終正寢,隨之而來的是進步時代(Progressive Era)的一系列政治大改革。 

  在英國和美國,當權精英階層的性質轉變進行得相對平穩。但突然和暴力的轉型也數不勝數,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便是明證。在德國,普魯士舊精英成功控制了19世紀末的工業化,卻因一戰的失敗而失去了民眾的信任。納粹主義填補了隨之而來的權力真空。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新的政治平衡才建立起來。

  亞洲也經歷過不少類似的轉型。日本有過兩次轉型——1868年的明治維新和二戰之後的改革。在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推動下,韓國在1987年民主轉型,結束了將軍治國的歷史。大批韓國商業領袖在隨後幾年內被提起訴訟。印尼則是更近的例子,其轉型發生於1998年。 

  即使從購買力角度看,印度現有中產階級人數大概也不會超過7000萬(比通常認為的要少得多)。但剛剛開始十年中,已有中產階級將受到從貧民窟和小村鎮中崛起的新來者的衝擊。這樣的新興中產階級隨處可見——他們在“培訓中心”學習英語,在新建商城和呼叫中心默默無聞地工作,或是以體育明星的身份一夜成名。印度的社會層級流動從未像今天這樣劇烈。目前,新興中產階級還在向通往高薪的道路上奮鬥,沒有什麼精力表達對精英暴行的不滿,但我們仍然可以感到他們當中彌漫著一種對精英階層的憤怒。

  我們無法預測轉型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到來。印度有著民主的傳統,因此即使變革真的來臨,也不太可能以暴力的形式發生。變革很有可能會在各邦逐一發生——一貫難於管理的比哈爾(Bihar)邦是第一個發生變革的最佳候選。 

  但我們也可能遇到預想不到的變化,新的政治領袖和政治運動可能在一夜之間贏得民心,將舊制度風卷殘雲。納粹德國和其他一些例子表明,這樣的運動往往不會有好結果。 

  或許印度精英階層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誠心誠意,吐故納新。政府已下令對最近的腐敗醜聞展開大規模調查。今年,印度人民就能看到這些調查是否動了真格,是否會引發改革——還是徒令危機進一步深化?(作者桑傑夫.森雅爾著有《印度文藝復興:衰落千年後的重新崛起》)Project Syndicate供稿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