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改革與中國社會秩序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11:02:44  


 
中國並非阿拉伯世界

  人們經常把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同時歸屬為“非民主政體”或者“權威政體”。不過,從深層次看,中國的政治制度至少在以下兩個關鍵的方面,和其他的政體區分開來。首先,儘管共產黨還是唯一的執政黨,但已經逐漸向一個開放的政黨演變;就是說,中國正在向開放的一黨制轉變。如果西方的多黨制是通過外部多元化來解決政治問題,那中國開放的一黨制是通過內部多元化來解決政治問題。以此相應,西方是通過外部政治競爭來保持體制的開放性,而中國是通過內部競爭(黨內民主)和吸納外部力量來保持體制的開放性。而無論是外部開放性還是內部的開放性,在阿拉伯世界是不存在的。

  第二,中國各級領導層的更替制度已經相當制度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以年齡界限為嚴格標準的退休制度、領導人任期制度,確立了新老領導班子的交替問題。這個制度在1990年代中期以來(或者在後強人政治時代)得到了鞏固。這使得各級領導班子的更新非常具有周期性和可預期性。實際上,這種制度和西方各類定期選舉的功能類似,只不過是西方表現為外部競爭,而中國表現在內部競爭。這個制度更使得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區分開來。在阿拉伯世界,國家領導人基本上都是個人專制制度。當一個領導人在位數十年而不變的時候,必然發生形形色色的腐敗和專制。中國的政治制度當然還有待改革和改進,但從制度構架上看,中國的確建立了有別於西方民主和其他權威主義政體的政治制度。從領導層更替的速度來看,中國的制度遠比很多民主政體更快、更有效。

  和阿拉伯世界國家相比較,就社會穩定來說,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更多的是表現在社會秩序建設方面。很多層面的社會發展表明,中國社會矛盾可以隨時激化,各種矛盾存在於不同社會群體之間、政府和人民之間、不同民族之間,甚至不同精英群體之間。各個社會群體互相不信任,互相抱怨、仇視是正常現象,而相互合作和理解是例外。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民眾的怨氣越來越甚,小事易化大,非政治性的事件容易演變成政治性事件。例如,甕安事件和石首事件均是由普通事件而引發的大規模的官民衝突,而新疆和西藏所發生的更是具有極強的政治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