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危機 唯有繼續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1-09-25 08:35:24  


 
  歐洲面臨的第三次危機是80年代出現的高失業率和高通脹率並存的滯脹現象,當時歐共體雖然建立了關稅同盟以及消除了大多數商品的關稅壁壘,但是各種非關稅壁壘廣泛存在於金融、保險和電信等重要的服務行業中。為此,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法國總統密特朗以及歐共體主席德洛爾,認為解決歐洲經濟問題的鑰匙是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一體化,由此他們一起推動建立一個統一的自由的金融服務市場。正是在這種思想下,我們看到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看到了歐元和歐洲中央銀行。

  回首往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面對經濟危機的時候,歐洲的領導人思考的是如果通過加深一體化進程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先後退回到多國諸侯的狀態。在7月份的時候,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被授權可以從私人銀行和保險公司手中購買歐洲的國家債券,以支持受到衝擊的歐元區國家,這表明德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國家還是意識到了對歐元區較弱國家所承擔的義務,EFSF並非是一個財政聯盟的計劃,但是它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的關鍵一步。

  基於上述判斷,對於歐洲一體化的前景以及歐元的前景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當然目前的歐債危機發生和歷史上所面對的難題性質不太一樣,比如說歐洲福利國家政策導致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但是歐洲領導人應會像歷史一樣從前行中解決問題。

  文章最後說,中國面對歐債危機所應該扮演何種角色?一個總體結論就是中國當下應該盡自己能力去幫助歐洲度過這場危機。從經濟理由上說,中國和歐盟已經維持了7年的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同時當下歐洲還是中國第二大進口地,因此維持歐盟地區特別是歐元區的經濟狀況符合中國總體經濟需要。其次,從外匯儲備結構的調整來看,一個強勢的歐元有助於中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從而避免美元資產一股獨大的現狀。從政治理由上說,在美國自身國力衰落而無暇解救自己在大西洋對面的朋友時,這個時候出手援助可以有利於中國介入到歐洲事務,特別是通過援助當下目前遭受困境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兩大經濟體可以增加中歐未來對話中的話語權。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崛起,也需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

  只有用真正的改革來應對危機,才是根本之道,這是歐債危機對中國的重要啟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