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以色列三場糾結的冷戰:未戰即輸三分

http://www.CRNTT.com   2011-10-10 14:34:04  


 
  “冷和平”失去基礎

  埃及,曾是第一個同以色列實現和平並建立外交關係的阿拉伯國家。1979年3月26日,埃及前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前總理貝京在華盛頓簽署埃以和平協議,結束了兩國持續30年的戰爭狀態。埃以和平,令猶太國首次突破了阿拉伯國家的圍堵,也令埃及成為美國巨額援助的受惠者。

  經過30年的磨合,以色列與埃及已經互為重要的地區戰略合作夥伴。然而,埃以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沒有民意基礎的“冷和平”。這種所謂的和平,僅僅存在於以色列政府與埃及領導人之間,是一種相互借重、相互利用的關係。一旦平衡被打破,和平的合法性、有效性必然受到質疑。

  今年2月,穆巴拉克政權被顛覆後,埃及各地遭到壓制長達32年的反以情緒明顯升溫。恰恰在這樣的情勢下,一個突發事件又給埃以關係火上澆油。

  8月18日,以色列靠近加沙地帶和以埃邊界的南部地區接連發生恐怖襲擊事件。8名以色列人在襲擊中喪生,另有數十人受傷。事發後,以軍在加沙地帶和以埃邊界地區展開針對襲擊者的報復行動,導致以埃邊界埃及一側的5名軍警死亡。而以方對於“誤殺友軍”僅僅表示“遺憾”,並沒有給出令埃方接受的說法。

  以色列的態度強烈刺激了埃及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開羅民眾聚集在以色列駐埃及大使館門前舉行示威,衝擊使館,焚燒以色列國旗。一些人還要求政府驅逐以色列駐埃及大使,撕毀已經生效逾30年的埃以和平協議。

  埃及總理謝拉夫則不失時機地撂下狠話:奠定埃以和平的基石“戴維營協議”並不是什麼聖書,永遠都可以被討論和修改!

  同埃及交惡,無疑是以色列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種情況。正是因為同埃及、約旦兩個鄰國實現和平——即使是“冷和平”的狀態——以色列才得以抽身防範戈蘭高地北側的叙利亞以及黎巴嫩的真主黨武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