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曉波:中國民營企業的四個經典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10-27 06:49:00  


 
  第四個現象是,在權貴資本和國有資本雙重的高壓之下,所有的中國從事民間貿易的這些商人惶惶不可終日,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一場告緡運動,把你財富全部剝奪掉,所以中國商人他願意把錢迅速的能夠花掉,覺得富不過三代。所以當他有這樣的心理以後就出現一個什麼情況呢?就是你在產業中通過工商業獲得的的資金,不願意再投入到工商業,你願意投到消費領域裡面,就去奢侈消費,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地方的情況一樣,去投資去買房子等等,他所有在實體中通過製造業獲得的錢全部轉移到產業經濟領域裡面。

  從生產領域裡面轉出來進入到消費領域裡面,所以使得這個社會在一定時期以後會變成一個非常奢靡的社會。明清晚期我們都把他叫做一個放縱的社會,看上去,表面會非常的繁榮,實際上經濟成長已經失去了創新的動力,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情況,這種情況不是在某一個朝代出現,漢朝時候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出現整個工商業的資本沒有把他保全就必須要通過購買土地,司馬遷說叫“以末致財,用本守之”,通過工商業來獲得財富,然後把它轉移到土地上去。

  所以當這四個經典困境出現以後,我們會發覺在中國經營商業也是一個非常詭異的事情。中國人非常喜歡經商,而且有和別的民族相比有很好的經商的智慧,我們也積累了很大的文明財富,有些家族在某些時間段也積累了非常驚人的私人財產,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爭取到獨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也沒有辦法在法理上保護自己的財富,所以一代一代的資本都是在不斷的泡沫化,所以所謂的“富不過三代”,並不是因為我們的中國商人沒有積累三代的財富智慧,而是這個財富的積累不是通過工商業自身的積累和托付可以完成的,他必須要變成紅頂商人,他才能保全自己的財富。

  怎麼才能夠讓當代的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從事民間商業的工商業者能夠走出他們的前輩們所面臨的困境呢,我覺得還是回到四個經典困境來,我們要改變這些制度性的狀況。比如我們要改變中國整個市場被區割為頂層和底層這樣的一個狀況,要讓所有的民間資本能夠進入到頂層去,能夠到資源型行業去,到金融業去獲得發展的機會,不要再出現楚河漢界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我們要改變中國政府和民間那種不對等的契約關係,我們現在提出要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所有的政府,所有的企業都必須在法律的前提下,在法制化的前提下,來思考互相的關係。

  第三,我們要改變權貴資本橫行的情況,讓財富不再向權利、向資源、向土地聚集,讓所有通過工商業獲得財富的人,在這個國土上能夠安全的從事經營活動,而且願意把自己賺來的每一分錢再投入到工商業中。

  第四就是我們要消滅民營企業心中強烈的恐懼心理和財富的幻滅感,能夠讓自己建立起說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是能夠富過三代的,能夠讓整個工商階層從他們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為中國整個公民社會、中產階級中的有益的一部分,這樣中國的市場經濟才能往前走。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1年10月23日10:1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