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昂山素季:不能讓懷疑阻止前進的腳步

http://www.CRNTT.com   2012-02-15 11:09:05  


 
5

  大學道54號外面的圍墻、鐵絲網和鐵門都有明顯翻新的痕跡,我敲響鐵門,對著一扇小窗報出名字。門開了,3個看上去有些靦腆的中年男人把我迎到候客區。旁邊台階上,一只拴住的小獵犬好奇地看著我這陌生人,我認出了這只“全緬甸最著名的狗兒”——2010年11月昂山素季獲釋時,小兒子金送給她的禮物。

  院落不算小,進門左側是幾片被鮮花環繞的草坪,再過去是一棟兩層的白色小樓,看上去有些陳舊,和仰光市區那些“擺在特拉法加廣場也不顯突兀”(Lonely Planet語)的殖民時期建築相比,就更加缺乏特色。那正是23年前民主運動的精神中樞,也是後來昂山素季被軟禁或者半軟禁二十多年的地方。

  1988年那個夏天,奈溫警告遊行的民眾:“如果軍隊開槍,他們一定會擊中目標。不會有朝天鳴槍。”8月8日,後來在緬甸人的口述史上被記載為“8-8-88”的日子,軍隊果真向遊行人群開槍,數千人被殺,舉世震驚。

  “當我最初下決心參加民主運動時,更多的是出於責任感,”昂山素季後來接受採訪時說,“但同時,我的這種責任感和我對父親的愛密不可分。”8月26日,仰光大金塔前的廣場上,昂山素季發表了她的第一次演講,“我們需要第二次獨立鬥爭。”她宣布。一個月後,她聯合其他幾位支持民主的軍官成立了全國民主聯盟(NLD),並開始在緬甸全國發表演講,倡導公民不合作,呼籲人民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1989年4月,昂山素季來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的德努漂(Danubyu),她和支持者要在這裡爭取民眾,以非暴力抗爭繼續挑戰軍政府底線。“我不認為自己是甘地式或者佛教徒式的政治家,當然,我是個佛教徒……但我反對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它會形成仰仗武力改變政局的不良傳統。”

  一隊士兵攔住了他們,領隊的士官警告他們:“不許再前進了。”

  “讓我們過去。”面對來複槍,昂山素季回答,她繼續向前。士官再次警告:“再往前我們就開槍了。”昂山素季沒有停下腳步,就在這時,一個更高級別的士官趕到,下令不得開槍。

  這一次,勇氣贏了。

  “或許她希望著,這樣的事情會在全國不斷發生,‘第二次獨立鬥爭’也會這樣展開,經過和平與堅定的抗爭,NLD終會取勝,軍隊終會奇跡般地退讓。” 吳丹敏寫道,“悲哀的是,這樣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

  1989年7月20日,昂山素季被軍政府軟禁,NLD核心成員也多被逮捕。1990年,軍政府同意舉行大選,以為可以輕鬆獲勝來獲得執政合法性,結果卻是NLD贏得了485個議席中的392個,他們甚至拿下了軍隊人口占多數的仰光Dagon區。顯而易見,不少士兵和他們的家屬把選票投給了反對黨。

  但是軍政府拒不承認大選結果,“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能以和平和穩定的方式治理國家的組織。一個國家不像蔬菜那樣便宜,我們不能交權。”丹瑞大將說。

  因為被切斷了和外界的聯繫方式,昂山素季通過BBC廣播才知道NLD贏得大選及軍政府拒絕交權。她在一樓墻壁上貼滿了甘地、尼赫魯以及她父親的語錄以示抗議,負責守衛的士兵看到了笑一笑,並不說話——他們被禁止和昂山素季“談論政治”——但昂山素季會不停地跟他們說話,朝他們微笑,詢問他們家庭的情況,跟他們開開玩笑,而對他們來說,一旦跟昂山素季說話,就要被替換掉。結果是,沒有一個守衛能在大學道54號幹得長久。

  1991年,軟禁中的昂山素季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暴力是它自己最難纏的敵人,不懼則是和它對抗最厲害的武器。為什麼昂山素季能像甘地和她父親一樣成為人人折服的象徵?她那令人感動的勇氣是一個重要因素。”諾獎委員會主席在致辭中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