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靠什麼推動?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08:31:25  


  
  要讓經濟增長可持續——創新不能替代改革

  2012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已越來越多,並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居民、企業及政府部門的債務水平顯著上升,如溫州等地的高利貸導致民間債務水平大幅提升,房地產銷售低迷導致房地產企業等債務率的上升,而地方政府及鐵道部等政府部門的債務水平也大幅上升;二是經濟社會領域的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如城鄉居民收入結構、中等收入者群體比重、銀行與實業對盈利的切分以及政府、企業與居民儲蓄之間的不均衡等;三是經濟高增長、貨幣超發帶來的資產泡沫;四是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五是三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這些日益嚴峻的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若一言概之,就是市場化改革不徹底。儘管我們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對於市場化程度達到怎樣一種地步,卻無現成的理論依據。比如,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但至今未觸及存款利率上限。因此,房地產等資產泡沫的堆積、銀行利差水平居高不下、地方債規模的膨脹等,應該與中國長期實行存款低利率政策有關。當物價、利率、匯率等要素價格不隨著市場供求關係而波動時,市場就容易被扭曲;當行政管制過多、某些行業進入受限時,壟斷和腐敗就容易發生;當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過於自信,調控力度過大時,市場自我調節機制就難以發揮作用。

  面對內需不足、資源瓶頸、能耗過大等經濟轉型的困難,我們看到更多的口號是創新驅動,而創新的主導又是政府,各地方政府都在設計創新規劃、創新考核目標。而創新理論的代表人物熊彼特認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創新是生產過程中內生的,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另一位管理學大師波特也認為,當一國經濟進入創新驅動階段,政府應該淡化其作用,最好能做到無為而治。

  而目前中國的企業家又在忙什麼呢?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可見,目前存在企業家熱衷於玩資產遊戲、“以錢炒錢”。其背後的原因,應該是企業用工成本、融資利率的大幅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難以緩解,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壓力更大。

  如果企業家連做實業都無興趣,如何來進行生產流程、工藝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呢?故首先要營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如果金融領域的回報率遠遠高過實業的回報率,且存在操作簡便風險不大的機會,那麼,企業家為了追逐短期的高額收益率,其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顯然還是不足的,只有整個社會的平均回報率水平顯著下降,社會的公平性、透明度提高,企業才會專注於實業投資,才會形成企業家樂於創新的氛圍。但只有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才能降低社會的資金成本,只有營造一個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政府不干預市場,才有利於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目前,政府部門樂於做的事情是制定扶持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發展的各種規劃,提供鼓勵創新的公共服務平台和財稅支持政策,這當然是件好事,但規劃的制定與鼓勵措施的提供,與實際操作和實際效果又是兩回事,無法讓企業擺脫經營中面臨的真正困難,如融資成本的不公平,民企的融資成本高於國企;競爭條件的不公平,多個行業存在民企進入壁壘;權力部門的辦事效率問題、透明度問題及尋租現象在中西部地區的存在,雖其各有差異,但都導致企業經營的隱形成本難以預料。
 
  這樣看來,經濟社會的改革,也是創新的前提,改革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繞不過去的坎。從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歷史看,任何一個需要改革的領域拖而不改,則該領域的問題就會不斷堆積起來,給經濟運行造成很大阻力。有些領域短期內不改革,似乎不會對經濟運行馬上產生負面效應,但長期的負面影響會很大。因此,改革肯定會付出成本,但不改革所導致的成本會更高。 

  就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製造業還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服務業規模還沒有達到合理的比重,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還遠遠沒有結束,經濟增長的潛力還在,故這個時候推動中國經濟的,還是城市化背景下投資驅動的“推土機”,而創新驅動只是一輛“玩具汽車”而已。故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健康的投資環境比什麼都重要,這就需要改革。

  來源:新財富 作者:李迅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