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強人普京的民主命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3-14 09:42:04  


 
  普京在大選後面臨的難題

  兩難的民主政治改革。應該說,普京通過這次大選也清楚地認識到,民眾對政治的壟斷、威權政治的強烈不滿,必須推進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進一步推進民主政治。普京應該考慮到,如果過去在俄羅斯存在威權政治的空間,那麼現在人們已經越來越對威權政治、強人政治感到厭倦,威權政治的空間日益狹窄。所以,普京當選後,推進政治民主已成為必然。據俄羅斯時事評論網2012年2月6日報道,普京在會見政治家們時坦承,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在俄羅斯創建一種體制,使國家命運不會被1-3人左右。普京在推進民主政治改革時也強調,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謹慎行事,稍有不慎會影響政局穩定。但民主政治改革緩慢又將引起反對派的強烈不滿。

  所以,如何推進民主政治的改革,對普京來說,可以說既是難題又是重大挑戰。普京會如何處理這個難題?這首先要分析一下普京執政以來在政治上出現的中央集權化趨勢,這種中央集權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會不會發展到極權。從普京來說,他一再強調,他絕不會回到斯大林時期的那種體制軌道上去。普京早在1999年12月發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就強調指出:“現今俄羅斯社會不會把強有力的和有效的國家與極權主義國家混為一談。”俄羅斯在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系的同時,並“不呼籲建立極權制度”(《普京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頁)。他在回答對昔日俄羅斯帝國的強盛是否有“懷舊感”問題時說:“沒有,因為我認為,帝國治理形式不會長久,是錯誤的。”2003年11月13日出席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第13次代表大會上講:“俄羅斯不會回到老路上去。這絕對不能。”([俄羅斯]《消息報》2003年11月15日)普京執政時期的實踐表明,俄羅斯政治上的集權化主要目的是通過加強中央權力,防止俄羅斯進一步瓦解,使社會不斷走向穩定,經濟保持增長勢頭。但要指出的是,普京沒有隨著社會的穩定不斷地推進民主政治,而是一味地強調實行“可控的民主”方針。同時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政黨制。現在的政權黨“統一俄羅斯”仍是一個官僚黨。2011年12月杜馬選舉前,它在議會中占了2/3以上的席位,這樣容易成為“一黨制”。當然,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推行民主政治的過程將是曲折的,不會是很順當的。普京在2004年的總統國情咨文中說:“年輕的俄羅斯民主在其形成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天誰不願意承認這些成就,誰就不夠誠實。但我們的社會體制還遠遠談不上完善,我們應該承認:我們正處於起點。”

  我認為,普京很可能在頭幾年依然維持現有的政治模式,之後逐步向民主政治體制轉型。在這轉型過程中,推行可控民主政策將更具彈性與柔性。當前普京要做的事是,緩解與政治反對派的矛盾,處理好與其他政黨的關係。大選後仍將會出現反對派民眾上街遊行集會,普京應該努力避免衝突升級,不能動粗,而是更多地疏導。普京在3月5日勝選後就呼籲各政黨:“同心協力,行動起來,以便更有效地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

  至於有一種觀點認為,新上台的普京會進一步加強控制,更加壓制民眾,向集權化發展。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這是因為:一是普京不能忽視在這次大選過程中民眾要求推進民主政治的強烈訴求;二是雖然俄羅斯的政治體制還不能說完全定型,但經過20年的轉型,大致形成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框架,今後更大可能朝著現代化政治體制方向發展;三是從國際條件來看,普京如進一步走向集權,不推進民主政治的改革,就會把自己孤立起來,難以融入國際社會,從而亦會影響俄羅斯國家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實現國家全面現代化。這是“梅普”時期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性目標。全面現代化包括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的內容。政治現代化主要是要使俄羅斯公民感到自己生活在民主國家並享有充分的自由。經濟現代化主要問題是要解決俄羅斯經濟由資源型向創新型轉變。而實現這種轉變將是十分困難的,會遇到很多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梅德韋傑夫在《前進,俄羅斯!》一文中說:“除了少數例外,我們的民族企業沒有創新,不能為人們提供必需的物質產品和技術。他們進行買賣的,不是自己生產的,而是天然原料或者進口商品。俄羅斯生產的產品,目前大部分都屬於競爭力非常低的產品。”俄羅斯“依靠石油天然氣是不可能占據領先地位的”,“再經過數十年,俄羅斯應該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她的富強靠的不是原料,而是智力資源,靠的是用獨特的知識創造的‘聰明的’經濟,靠的是最新技術和創新產品的出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