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餘永定:中國怎樣抵抗希臘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2-05-31 08:23:03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儘管歐盟領導人一再保證,但兩年多之後,我們仍看不到歐洲債務危機緩和的跡象。最近,歐洲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提及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時對歐洲議會說,沒有“B計劃”。

  財經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文章表示,巴羅佐的話是為了安撫人心。但是,中國應該準備好自己的B計劃,以應對希臘脫離歐元區。事實上,希臘無法履行援助義務的可能性正在與日俱增。如果果真如此,而“三駕馬車”(歐洲委員會、歐洲央行和IMF)因此削減金融支持,那麼希臘之退出歐元區將成不可避免之勢。如此,則中國必須為隨之發生的全球金融動蕩和長期後果做好準備。

  首先,中國官員必須破除幻想,中國並不能免疫於金融傳染病。希臘退出將衝擊持有外圍歐元區成員國主權債務的歐洲銀行。去杠杆化的震波又會傳播到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

  儘管中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歐元區主權和銀行部門資產上的風險敞口可以忽略不計,但希臘退出後所造成的資本逃離風險市場風潮將不亞於甚至超過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台後幾周的程度。與2007年和2008年相比,外國投資者所持有的新興市場資產大大增加了,因為這些國家在近幾年經濟相對較為堅挺,而發達市場金融資產回報率又實在太低。

  事實上,去年年底歐洲金融市場在崩潰邊緣搖搖欲墜時,中國便已經歷了去杠杆化的衝擊。隨著歐洲銀行遭遇重創,人民幣匯率連跌11天,即使中國的經常項目一直是盈餘。

  新興市場貨幣和其他資產在二季度的表現表明,去杠杆化再次開始了。第一季度令人失望的增長數據讓外國投資者考慮投資中國時更加謹慎了。希臘的退出將是一根導火索,必然導致在經濟周期的疲軟期收緊國內貨幣條件。

  因此,現在提出加速資本項目自由化的觀點不可不謂不合時宜。相反,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相關部門應該考慮資本管制、暫時休市和緊急流動性注入。

  這些措施與歐元區在希臘退出時所將實施的措施並沒有什麼不同。在理想的情況下,如此反應將能得到中國的G20國際合作夥伴的配合。自2008年以來,此類配合的基本條件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不必恥於號召如此行動。

  此外,中國必須有一個中期計劃對付希臘退出的經濟後果。如果金融傳染病程度有限,希臘是唯一的受害者,那麼歐元區產出儘管將受嚴重打擊,但不至於出現災難性後果。儘管如此,歐盟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必須做好應對出口部門大量失業的準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