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化金融改革亟須解決方向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7-10 08:20:03  


 
  是信貸市場一體化好還是高利貸合法化好?

  文章指出,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國資本市場是缺乏效率的。這也是我們之所以強調今日中國應當主要依靠銀行間接融資來推動經濟增長的理由所在。但是,當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的信貸市場時,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信貸市場同樣也有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問題是市場分割:一邊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的正規信貸市場;另一邊則是所謂體制外的非正規信貸市場。

  市場分割會降低整個信貸市場的效率。市場分割首先破壞了“一物一價”法則,並留下了巨大的套利空間,刺激了不受監管的“表外”和非法金融活動的頻繁發生,從而造成了監管的困難與風險的增加。其次,市場分割限制了競爭,而競爭的缺乏會降低全社會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儘管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大都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但是這些銀行的大股東仍然是政府,政府通過金融監管部門對市場加以行政性管制,並為實施既定的產業政策而對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進行“窗口管理”。為彌補可能產生的政策性虧損,管理層給予國有商業銀行以變相的補貼,那就是“存貸款利差”。

  與此同時,為防止有限的金融資源流向那些政策不支持的民營經濟部門,管理層有可能對越軌的國家控股商業銀行加以超越經濟的懲罰。所有以上這些偏向於行政的管理方法,導致了正規信貸市場金融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在最近10年中,每100元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GDP已經從35元下降為23元,足以說明中國正規信貸市場所存在的低效問題。

  最後,市場分割也帶來了非正規信貸市場的質變,從原先的民間集資慢慢地演變成為具有高利貸性質的民間信貸市場。導致中國過去3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市場力量之崛起。但是與實體經濟中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相比,能夠為它們有效提供金融服務的信貸市場卻並不存在,大部分民營企業無法進入正規信貸市場,只能依靠規模有限、費用昂貴的非正規信貸市場來獲取數量有限的民間資本。

  由此造成的金融約束產生了兩個嚴重的後果:第一,由於受到金融約束,大部分民營企業沒有能力進入最終品生產領域發展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因為生產最終品就會產生庫存成本,而這是大部分受到金融約束的中小民營企業所承受不起的。於是不得不進入資金周轉速度快的零配件行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第二,由於非正規信貸市場中的信貸供給遠遠低於信貸需求,由此帶來的後果便是該市場中的放貸利率不斷提高,最終演變成了一個十足的高利貸市場。這不僅增加了借款人的資金成本,同時也增加了全社會的金融風險。

  面對這樣一個效率低、風險高、二元分割的信貸市場,要想讓它承擔起動員全社會的金融資源來支持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顯然是有困難的。但是,在像中國這樣缺少企業家資源的國家,是不能依靠股權融資來實現稀缺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推動經濟發展的。因此,比較現實的選擇只能是對現有的、不盡如人意的信貸市場加以改革。

  針對中國信貸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正確的改革思路應當是盡快把中國二元分割的信貸市場改變成為市場化的、並且是高度一體化的信貸市場。為了實現這樣的改革目標,不僅要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更為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從信貸市場中退出。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改革,有關部門反而採取了會讓信貸市場風險進一步增加的不當做法,那就是在維持二元分割的信貸市場結構不變的同時,竟然讓非正規信貸市場中的高利貸融資合法化,這種限於體制外的所謂“改革”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因為只有在借貸成本比較低的情況下,人們才會借款去做實業投資。當黑市利率飛漲時,只會誘使更多的實業家放棄實業、變賣固定資產去放高利貸,由此造成的實體經濟萎縮和高利貸並存的局面,很可能是當今中國經濟增長趨於減速的根源所在。因此,為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糾正允許非正規信貸市場高利貸合法化的錯誤做法,積極推進信貸市場一體化的改革,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