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亞洲民族主義與區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2-08-21 09:02:07  


 
  第一是意識形態層面。用意識形態出發來衡量民族主義,在民主國家最為常見。簡單地說,在民主國家看來,凡是發生在民主國家的民族主義是正常的,是民意的正常表現,而發生在非民主國家的民族主義則是不正常的,往往是權威主義政府動員的產物。因此,儘管中國、韓國、日本和印度都存在著民族主義,受譴責的往往是中國民族主義,而民主國家的民族主義不僅不受譴責,而且經常受頌揚。

  第二是地緣政治和戰略層面。在這個層面更多的是關乎戰略利益。一些國家經常把發生在那些和自己國家有緊密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的國家的民族主義視為正常,加以頌揚,而把發生在那些和自己國家有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構成競爭和衝突的國家的民族主義視為不正常,加以譴責。例如在針對發生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的民族主義方面,美國和西方顯然站在中國的對立面,而和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站在一邊。很簡單,中國被視為是美國和西方的地緣政治的競爭者,而其他國家則被視為是美國和西方的盟友。

  第三是道德層面。這個層面最為普遍、直覺,幾乎可以發生在一個社會的任何階層。對民族主義作道德判斷經常發生在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之間。很簡單,人們譴責大國、強國對小國和弱國的欺負,而頌揚小國和弱國對大國的挑戰。民族主義領域也一樣。中國針對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經常被譴責,而其他小國和弱國挑戰甚至挑釁中國的民族主義則被頌揚。

政府如何處理與民族主義關係

  理論上說,民族主義要處理的就是自己和他者的關係,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為自己總是正確的,而他者總是錯誤的。在很多場合,民族主義既是對他者的偏見,也是對自己的偏見。因此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損害他者的利益,也會損害自己的利益。經驗地看,民族主義曾經在歷史上導致了無窮的戰爭和衝突,既發生在主權國家之間,也發生在主權國家的內部。冷戰結束之後,民族主義的這種趨勢仍然在延續。

  亞洲各國民族主義是否會演變成國家間的衝突甚至戰爭,主要取決於各國政府如何處理和民族主義的關係。如果民族主義不可避免,但民族主義所導致的衝突和戰爭則不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在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就政府和民族主義的關係來說,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幾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