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鈕文新:全球性滯脹已經露臉

http://www.CRNTT.com   2012-09-04 08:25:49  


  中評社北京9月4日訊/此間證券日報今天登載的鈕文新文章“全球性滯脹已經露臉”指出,不管是中東戰爭還是世界儲備貨幣濫發,它們的結果都是從成本端推高物價;而成本推高物價必然導致需求減少,經濟減速甚至衰退,從而使物價上漲和經濟停滯同時發生,這就是現在已經露臉的全球性滯脹。詳論如下:

  全球性滯脹是不是已經露臉?已經可以給予肯定答案。如果說“脹”還不夠明顯,那“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權且找不到一個大家可以公認的詞匯去替代“滯脹”的說法,所以只能按照傳統的解釋去描述滯脹。所謂“脹”指的是物價上漲,而“滯”指的是經濟停滯,合在一起解釋就是“經濟停滯、物價上漲”。

  這是挺奇特的一種經濟現象。說它奇特是因為它違背了傳統經濟學理論所給出的一些規律。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發多了,一定會引發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現象;也正是因為總需要大過總供給需求旺盛、經濟過熱,所以物價會被推高。但滯脹說的是,沒有經濟過熱,沒有總需求大過總供給,甚至是經濟萎縮、蕭條,同樣會出現物價不斷走高的現象。

  那麼,是什麼力量在推高物價?成本。第一次全球性滯脹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之所以出現滯脹,關鍵原因是中東戰爭、石油禁運而導致的石油價格飛漲。鑒於石油是最最基本的生產與生活必須的原材料,所以油價上漲大幅推高了工業國家的生產和生活成本。

  工業生產成本上升推高了消費品價格,而消費品價格的不斷提高又抑制了消費;反過來,消費需求減少導致工業生產萎縮;工業生產萎縮導致經濟衰退。但經濟衰退、需求減少並未壓低物價,反而隨著成本提高而繼續上升。這就出現了所謂滯脹。

  成本上漲必然伴隨著貨幣超發。因為,除非企業減產或停產,否則企業購買更貴的原材料必然需要更多的貸款。鑒於在中東購買石油必須使用美元,所以當時這個世界對美元的需求量成倍增長,石油價格越高,美元需求量越大。

  突然增加的美元從何而來?各國必須加大對美國的出口以換取美元。但問題是,只要美國停止美元供應,除美國之外的全球經濟必然陷入更加嚴重的衰退。遺憾的是,美國真這樣做了。此舉,使得整個工業國哀鴻遍野,經濟衰退、物價暴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