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薄熙來下場再證文革模式是一條死路

http://www.CRNTT.com   2012-10-01 08:20:28  


 
  而政治人格化的負面效應之登峰造極,恰恰發生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現代政治中,政治人格化相較於政治制度化之不可取,就在其以人格弱化和替換品格與政格,以人格抽空和虛置制度及其約束,最終借以人格的“魅力”把自己淩駕於法律之上,由此導致社會大眾人格和整個政治結構的“無格”,引發社會政治災難。按照薄熙來自述,他也是“文化大革命”這種人格化政治所引發的社會政治災難的受害者之一。只不過,他的這個“受害者”之說,不是用來反思、警戒、清算從而超越為害國家和社會的人格化政治,反而成為其構造自己的人格化政治的一個金字招牌。

  不可否認,薄熙來的從政背景堅實,個人形象上乘,可謂風流倜儻,灑脫自如。但是,薄熙來把所有這些都用來構築他曾因其受害的人格化政治上來,希冀重拾那個給中國帶來空前災難的老套政治模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當然,這一次,在他的治下,他擺脫了受害者的地位,反以此來加害別人,為害社會。

  薄熙來在其所轄範圍,實行“一言堂”統治,說一不二,一言九鼎,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所在的官場,只允許他一個人的魅力存在,其他人在其眼中都是家丁,盡是螻蟻。薄熙來設計打造自己的魅力形象,鼓勵放任那些肉麻地吹噓和“歌頌”自己的文字和歌曲,但對任何不利於自己的言詞甚至哪怕僅僅是表示,都要以其不被監督和限制的權力,動用專政的力量給予最嚴厲的打擊。《薄熙來之歌》的誕生和擴散,反感薄熙來並有所表示的人所受到的非人道迫害,就是再好不過的證明。

  毫無疑問,無以制約的權力是薄熙來崛起於政壇、跌落於政壇的根本原因之一。此正所謂“成也權力,敗也權力”。他在王立軍事件和薄谷開來故意殺人案件中濫用權力,利用權力為他人謀利,直接和通過家人收受他人巨額賄賂和巨額財物,與多名女性發生或保持不正當性關係……而就是這樣一個齷齪至極的人,在公眾面前卻是滿腹治國經、滿口漂亮話的正人君子。這樣的人能在中國政壇上叱咤風雲,一路上行,真是讓已經受過“文化大革命”這茬罪的人們驚出了不止一身冷汗!

  薄熙來的政治之路,再證“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模式,已是一條死路。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