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 
中評論壇:蘇貞昌面對弔詭兩岸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10-07 00:07:08  


 
  扁至少在執政前1、2年,把《台灣前途決議文》、新中間路線精神帶入,想要與中共傳達很多善意,當然後續的歷史大家都很清楚。第一次民進黨在野,為了拿到中央執政權,在兩岸政策上先透過黨內討論,進而由黨的候選人接受討論後的共識基礎,技術上轉化為黨的決議文,等於是全黨背書,然後參與大選爭取民眾認同。當然中間還是有人不信任,但經過程序決定,因緣際會下贏得政權。這是第一次在野時做的努力。執政時我就不談,因為由扁全力主導,或軟或硬,包括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那時候時空背景是扁想要留下他的歷史定位,會有那樣的決議文也不意外。

  第二次在野時,民進黨試著做一些調整與努力的是蔡英文。我強調,蔡英文任內對兩岸關係有比較明確的文件是《十年政綱》,那是在2011年8月底提出,裡面涉及到其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看法。她舉辦非常多場的內部討論,開始啟動《十年政綱》討論甚至更早,是在2010年五都選舉的後半年、2011年提出,一直到2012年大選結束之後。可是這東西技術面上並未經過全代會通過,只是作為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主要競選政策。而其運作模式與《台灣前途決議文》通過的方式不一樣,蔡找了很多內外人士進行討論,但是1998年的辯論有黨內各派系大老參與討論,1999年成為黨候選人競選的主要政策立場。可是《十年政綱》缺的是與黨內其他派系大老進行實質對話;大概都是找一些專家,蔡覺得自己非常有信心,也親自參與每一場兩岸政策或其他議題的討論,形成《十年政綱》作為其競選的主要政見。可是蔡沒有經過全代會同意。換句話說,沒有整個黨為其背書,沒有形成所謂決議文的模式。這東西經過選舉測試,很不幸的未獲信賴,但這不是導致蔡無法打敗馬的唯一原因,還有其他因素。

  這兩個嘗試,是民進黨在野時想要試著贏回政權,透過兩種不同方式所做的努力,各自產生不同的結果。從醞釀期到實際成果出現,大概都差不多2年。蔡主席也是在2010下半年開始孕育十年政綱的討論,也差不多是將近1年半的事情。未來是否會持續?如果民進黨第三次在野,想要尋求執政,在兩岸政策上會不會做出一些討論的嘗試?與前兩次有何不同?不論就其所面臨的台灣內外環境壓力、黨主席個人的企圖心、他可能會帶入的方式,至少就目前來看,蘇主席說出來的是,先恢復中國事務部、甚至於建立一個更高的中國政策委員會,他也說過基本立場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需要調整的是策略、方法、態度,包括不排斥與對岸互動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