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釣魚島爭端的解決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2-10-15 08:14:11  


 
  中國走到現在,已無路可退。首先,擱置爭議是中國提出的,如果擱置的結果是主權的丟失,等於是對中國周邊政策的否定,這是中國政府無法承受的。其次,中國已進入網絡信息時代,政府很難再關起門來任意處置國家利益,尤其是民眾關注度很高的領土領海等核心利益,汹湧的民意越來越成為政府不能回避的壓力。再者,日益蔓延的民族主義思潮和社會不穩定情緒也堵住了政府的退路。1919年的“五四”運動,就是肇始於當時的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中國被迫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引發了民眾憤怒。以此發端的中國共產黨,對此自是心知肚明。還有,中日之間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中國在19世紀90年代、20世紀30年代兩次強國之路的探尋均因日本入侵而中斷,而日本對二戰中的侵略行為從未做出過德國式的誠意懺悔和反省,甚至在爭端中,還搬出了《馬關條約》作為依據,更讓中國感到羞辱。最後,港台等地的積極保釣常被人拿來與北京比對,這也在無形中使中國政府不敢輕言退縮。

  日本的退路也被自己堵得嚴嚴實實。野田政府的購島行為,得到了國內許多民眾的認同和支持。一些反對的聲音,也多是對購島前後政府應對不力的不滿,而非對購島本身。再加上右翼分子的鼓動,對中國的不信任和敵對情緒充斥日本社會。被這些民意裹挾的野田政府,就像上了單行道,很難再回頭。當中國政府強烈要求撤銷購島行為時,日本政府一再表示絕無可能,也印證了日本政府難以妥協的處境和立場。

  二是國際裁決。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已為多起領土糾紛進行了裁決,以和平的方式為糾紛劃上了句號。新加坡巡回大使許通美教授近日在東京建議,將釣魚島爭端交由國際法院處理。日本在此問題上的說法並不一致。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9月26日的聯合國大會上,大談法治的重要性,並多次提到用國際法與國際法院解決爭端的必要。而在10月1日改組內閣後的記者會上,日方卻表示“重要的是通過對話尋求使對立降溫的可能性”,不打算謀求國際法院仲裁。

  從國際法院的判例來看,交由國際裁決對中日雙方各有利弊,勝負難料。比如,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長期利用、管轄過釣魚島,日本是在1895年甲午戰爭後從中國手中霸為已有,而非占領的“無主地”,1972年從美國“托管”中獲得的也僅是“管轄權”,但中國確實在1945年至1970年期間似乎默認了日本的主權。而日本自接受“管轄權”以來長期實際控制,在“實施行為”上占盡先機,但中國政府的多次抗議和反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日本實際控制的效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