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去寧波 見證麻將的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1-02 10:43:32  


 
“屙老爺”陳魚門

  馬吊紙牌娛樂性強,卻有嚴重缺陷。首先當時流行的碰和馬吊牌,牌數有120張,一把紙牌捏在手裡十分不方便,容易磨損。其次,紙牌的玩家多為寧波在外的漁民和海上船工,以排解長途航行寂寞,但海上風大,紙牌容易被吹落,或者紙牌容易受潮。

  馬吊紙牌的不方便,引起寧波聞人陳魚門的注意,這位著名的寧波本土玩家開始著手改造馬吊牌。

  陳魚門從小聰明,在少年時期便跟隨楊啟堂先生習英文。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以功敘內閣中書,加三品街。

  因懂英語,陳魚門接受朝廷派遣,回到寧波做五口通商的相關外交事宜。在太平天國席捲江南時,寧波因靠海而未受波及,但戰火也蔓延到寧波北部一帶,當時清政府財力空虛,陳魚門還想方設法從各方籌集鎮壓軍費。

  當時的寧波沒有娛樂設施,籌集軍費的壓力和太平軍在寧波周邊城市襲擾的消息,也讓他坐立不安,這讓住過京城,“廣交游,琴酒無虛日”的陳魚門感到苦悶,這位清瘦的寧波人開始想到利用一種新的娛樂方式,既能娛樂,還能與洋人商界玩到一起。

  1846年,在寓居寧波江北岸同興街期間,陳魚門開始改造馬吊牌。他首先想到,製作一副類似骰子的馬吊牌,便用牛骨刻制。用骨牌替代紙牌後,繼承碰和牌中的萬、索、筒,共一百零八張,易紅花為綠發,白花為白板,老千為紅中,名“三箭”,各四張,共十二張。為增加趣味性,他又增“東、南、西、北”四風,各四張,共十六張,由此形成了當時流行的一百三十六張一副的麻將牌。

  在改良成硬牌麻將後,陳魚門又制定一系列的麻將和牌規則,並制定“台頭”和“番”的概念,設定“中白白”和“東南西北”為“台”,將“清一色”、“混一色”和“對對和”設成“番”,以此計算麻將和牌的大小,陳魚門還新創了“杠”、“吃”和用骰子定位的方法。經過陳魚門整合改造的麻將,其打法與馬吊相比,由繁到簡,一經問世,便風行寧波。

  《清稗類鈔.賭博類.叉麻雀》記戴“麻雀亦葉子之一。以之為博,曰。‘叉麻雀’。凡一百三十六,始於浙江寧波,其後不脛而走,遂遍南北。”杜亞泉《博史》稱,“相傳麻將牌先流行於閩粵瀕海各地及海舶間,清光緒初年由寧波江廈延及津滬商埠。”

  據文獻記載,當時陳魚門與英國駐寧波領事夏福禮有公務來往,私下裡是十分親密的麻友,雙方常常在寧波老外灘一帶打麻將,因夏福禮地位顯赫,陳魚門發明的麻將也成為寧波上流社會和商界的熱門娛樂活動,“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一些寧波商賈因沉溺其中,事業荒廢,甚至傾家蕩產,陳魚門的這一娛樂發明,也被寧波人視為社會危險。為此,寧波民間將陳魚門稱為“屙老爺”,寧波有俗話,“屙老爺,造麻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