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3將是金融去全球化關鍵年

http://www.CRNTT.com   2012-12-25 08:48:59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訊/巴黎政治學院教授霍華德-戴維斯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時指出,監管舉措以及金融保護主義也是導致金融機構收縮業務的影響因素,其中金融保護主義的危害性或與貿易保護主義相當。

  以下為文章全文: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二十五年裡,金融領域的全球化程度顯著提高。跨境銀行信貸快速增長,其中絕大部分由設在倫敦的金融機構牽綫搭橋。從曼哈頓到巴林首都麥納麥(Manama)的街頭都可以看到花旗銀行(Citibank)的宣傳標語。而每當我們乘飛機時,就會看到匯豐銀行(HSBC)的口號——“環球金融、地方智慧”。

  自金融危機以來,這一趨勢出現了逆轉:跨境銀行信貸規模顯著萎縮,美國和歐洲銀行也已收斂了自己的擴張野心。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金融“去全球化”時代?如果確實如此,我們是否應當為此感到擔憂?

  這一收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銀行業務過去確實擴張過度。但有跡象顯示,監管舉措以及金融保護主義也是導致金融機構收縮業務的影響因素,其中金融保護主義的危害性或與貿易保護主義相當。

  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在歐洲地區),一國的監管當局會要求本國金融機構從海外市場撤回流動性,以保護母公司。美國的監管當局則對外資銀行施壓,要求他們設立擁有單獨資本金配置的本地化分支機構(加拿大施行這一措施已有一段時間)。即使是在歐盟內部,銀行也同樣會被要求在業務開展國設立本地化分支機構。

  這些措施會產生相應的成本。它們導致流動性和資本金被禁錮在並不需要它們的地方,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沒有達到最優,進而抬高了信貸成本。針對這種形勢,銀行紛紛撤出次要市場,以降低競爭強度。本國監管當局則採取了將監管規則向本國機構傾斜的應對辦法。由此形成了金融歧視和本地化發展的循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