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樊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警惕兩種盲目趕超

http://www.CRNTT.com   2013-02-22 08:49:19  


知名經濟學家樊綱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這幾十年以來,中等收入國家為什麼容易掉入陷阱?原因就是,勞動者的工資上漲速度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步伐,損傷了競爭力。”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日前在接受支點雜誌專訪時如是說。

  樊綱認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重點不是抑制收入,而是提高生產力。他提出,需要警惕產業結構的盲目調整和福利水平的盲目接軌。文章內容如下。

  發達國家跨越“陷阱”的奧秘

  問:中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社會各界對此提出了不少解決方案,呼聲最高的包括進行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以及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您對這個問題的藥方是什麼?

  樊綱: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含義是: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的時候,一方面勞動成本提高了,競爭不過低端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高級的生產要素還沒有相對優勢,在企業創新、高新科技等方面競爭不過高端的競爭對手。這樣“不上不下、兩頭不沾”,於是你競爭力喪失,增長停滯了。

  現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當年它們為什麼沒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個原因是它們崛起時沒有高端的競爭對手。即便在崛起之初被看作是發展中國家的德國,其人均GDP當年也僅落後英國50%,不像中國起步的時候落後500%;美國發展起來的時候,也是趕上了工業革命的高潮期,並在技術創新領域後來居上,因而沒有陷入陷阱。

  我們當前關注的是,這幾十年以來的中等收入國家為什麼容易掉入陷阱。原因就是,勞動者的工資上漲速度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步伐,損傷了競爭力。

  關於勞動力工資和勞動生產率的關係,舉一個現實的例子:珠三角地區前幾年不少人選擇去越南開工廠,因為當地的勞動力工資只有珠三角地區的四分之一,他們覺得在那兒開工廠,生產成本上有競爭力。但沒過多久,好多人又把廠給撤回來了,一個重要原因是,越南工人的工資確實只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幹出的活兒卻只有中國工人的十分之一。

  這個例子說明,勞動生產率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競爭力不是簡單看工資的高低,而是看單位產品中勞動成本的高低。如果我們保持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快於工資的增長,我們的競爭力就會提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人工資既高、產品競爭力又強的原因,也是發達國家順利走過中等收入階段的奧秘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