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國經濟模式的五個支柱

http://www.CRNTT.com   2013-03-27 10:52:00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登載文章“李稻葵:德國經濟模式的五個支柱及借鑒意義”,此間學者李稻葵指出,為什麼要借鑒德國模式?為什麼德國模式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呢?這裡有兩個原因。

  首先,在世界發達國家一片衰退、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德國模式仍然表現出了穩健成長的經濟態勢,值得學習。

  第二,德國一些基本的基礎體制跟中國有相近之處,比如相對而言,德國人跟中國人都比較注重社會秩序,在社會秩序跟個人自由之間似乎更加偏重社會秩序;都是歐洲大陸法系,由國家立法。而不像美國、英國是普通法;同時我們都有強烈的改革意識,改革社會基礎仍然存在。

  但是我要特別提醒的是,並不是德國成功的經驗都可以照搬過來。那麼德國模式究竟在哪些方面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穩定的公共財政

  德國的公共財政非常有特點,第一是在稅收來源方面相對比較均衡,直接稅跟間接稅比重相對比較均勻。德國個人所得稅在整個稅收體制中占的比重為27%,比美國低很多,同時它從流轉過程中徵收的稅收比較多,比如增值稅占到整個稅收體制的36%。這是因為,流轉稅和經濟周期的相關度相對比較低,相對容易徵收,而個人所得稅的稅基是個人收入,跟就業相關,波動性更大。因此一個相對均衡的稅收體制能夠幫助公共財政提供穩定的稅收收入,這是德國應對本輪經濟衰退一個潛在的法寶。

  第二點是提升能源稅、資源稅。這不僅能夠提供穩定的政府稅收,更主要的是促進節能環保,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第三是以人為本的轉移支付,即根據各個地方的實際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轉移支付,尤其是在所謂的窮州和富州之間能夠直接進行轉移支付,不經過中央政府。

  所以公共財政方面三點可以值得我們借鑒。第一直接稅、間接稅並重,目前中國必須改革對土地出讓稅過多的依賴,因為這個稅種對經濟周期的依賴度非常強;第二是應該想辦法出台政策適當地逐步增加能源稅、資源稅;第三,財政轉移的方式要按需分配,以人為本,而不要從上至下按項目分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