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洪振快:歷史如何讓親美變成仇美

http://www.CRNTT.com   2013-03-30 11:13:00  


當中國民衆在報刊上看到毛主席與“美帝國主義頭子”尼克鬆“握手言和”時,普遍感到驚愕以致目瞪口呆。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財經網日前登載歷史學者洪振快的文章“歷史如何讓親美變成仇美”,文章說,從1945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短短的幾年中,中國人對美國的心態發生了急劇轉變,從親美變成仇美。

   從1945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短短的幾年中,中國人對美國的心態發生了急劇轉變,從親美變成仇美。

  1943年,抗戰艱難時期。7月4日是美國獨立紀念日,中共黨報《新華日報》發表社評,題名為《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文章中說:“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為她沒有強占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中國人感謝著‘美麥’,感謝著‘庚款’,感謝抗戰以來的一切一切的寄贈與援助;但是,在這一切之前,之上,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後的中國做了一個示範的先驅,教育了中國人學習華盛頓、學習林肯,學習傑弗遜,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我們相信,這才是使中美兩大民族不論在戰時,在戰後,一定能夠永遠地親密合作的最基本的成因。”

  客觀地說,假如沒有美國,中國的抗日戰爭能否勝利,恐怕是個未知數,至少,抗戰不會八年就能勝利。對於抗戰期間美國對中國的實際援助與貢獻,當時中國國內各階層對美國普遍都有好感。《新華日報》的文章是給國內各階層尤其是知識分子看的,這篇評論文章顯然能贏得讀者的心。儲安平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戰爭時期,中國人對於美國都懷有一種廣泛的好感。這種感情,包含著感激和敬佩兩種成分。在戰爭中,美國援助我們,鼓勵我們,支持我們;除了在日後發覺的雅爾塔會議一次以外,美國沒有背負過我們。我們賴有美國的支持和援助,乃得咬緊牙關,撐過最艱苦最黑暗的日子,以期獲取最後的勝利。……中國人感激美國,器重美國,甚至崇拜美國!這種廣泛普遍的友情,在國際歷史中亦不多見。”這個看法在當時的知識階層中應該具有普遍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