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球經濟運行規則迎來大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3-03-29 08:35:25  


 
  從過去的10年看來,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發動機,已成為世界經濟幾乎所有領域的關鍵參與者。作為單獨的經濟個體來看,除中國之外幾乎都無足輕重,但現在,這個集體總計占據全球GDP的將近四分之一。

  高盛預言巴西將於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經濟位置,並於2031年超越法國;俄羅斯將於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越德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可能會在2041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過日本。

  BRICs合計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國,這樣,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

  但很顯然,一個國家只有經濟地位的提高,而沒有政治影響力的增強,那是一個“失敗”的國家。美國當年經濟GDP早超過英國,但是真正轉換為政治影響力的是二戰後在金融秩序上的把握。可見當代的政治影響力以軍事為基礎,以對金融秩序的把控為主要途徑。

  所以中國為代表的這些新興大國急需要通過金融新秩序把經濟地位的提高轉換為政治影響力的增強。

  只是現有的金融秩序裁判權牢牢把握在美國手中,新興國家提高政治影響力談何容易。過去美國通過打著維護世界經濟旗號的IMF和世界銀行來掌控金融秩序,從根源上看,這兩大金融機構,都是誕生於標志著美元強權分贓儀式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這也從根本上表明了這些組織在確立之初就是為美國服務的背景。

  比如IMF的運作機制就與聯合國完全不同,在IMF會議上,一個決議的通過要求超過85%以上的股東同意,全世界也就是擁有17.4%股份的美國才擁有一票否決權。

  從頭到尾,所有會議通過的立案從根本上都必須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這就不難理解IMF和世界銀行積極的幫倒忙和默許歐美量化寬鬆的原因了。對被援助國家元首進行賄賂,換取對該國的經濟掠奪,這是發生在這些機構中常有的事。

  但在過去的20年間,發生於亞洲、歐美等地的金融和債務危機一再證明,基於二戰後國際格局設計的現有國際經濟體系存在缺陷,而發展中國家則時常成為連帶受害者或危機轉嫁對象。

  金磚國家的探索就是要革新國際金融架構,減輕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建立符合當今時代特征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