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王功權:美國訪學見聞

http://www.CRNTT.com   2013-04-22 14:45:40  


 
  主持人:你認為這是個體的選擇。那麼請問您個人與美國的交往,比如您第一次去美國是在什麼年齡段?這個問題有點笨。以前您去美國的目的是什麼。這次去有什麼不同,是怎樣的不同?

  王功權:我第一次去是1994年—1995年,在萬通集團做總裁。成立了美國萬通,美國萬通老總幾次到國內來匯報工作,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說王總您應該去美國去看看,否則對我們的公司太不重視了。有次幾個高級合夥人討論問題,幾個小時的辯論都定不下來。我很煩燥,就決定去美國出差,到美國公司視察工作。當時討論集團戰略方面的問題,萬通幾個朋友口若懸河、才華橫溢,討論到深夜2、3點都沒有解決,第二點早晨6點要接著開會,我實在受不了,就委托馮侖全權負責集團工作,我自己決定去美國公司考察,所以去了美國。那是我第一次去,到美國後明顯的感覺是不像中國這麼亂——“亂”不僅僅是環境上的,包括社會氛圍,很平靜。我去時在矽穀,當然就想:好像我們原來想象的美好社會就應該是這樣。可當時產生這樣的想法時內心有點恐懼,那時的膽子沒有現在這麼大,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社會就是我們想要的理想社會。對當時自己產生這樣的念頭,我深深自責了很久。

  主持人:那一次待了多久?這次待在哥倫比亞大學,發現了什麼不同的東西?

  王功權:1995年底我在萬通辭去總裁職務後到美國矽穀工作,那段時間兩邊跑,斷斷續續持續了三年時間,所以大體一半時間是在美國。而且,那期間美國萬通的事用小腳趾頭就能做完,萬通集團也有偉大人物管理,我也不插手,且前總裁對現在工作做太多的介入後人家會不舒服,所以我的基本原則是做一個開明的前總裁,對萬通集團的事情不太管。所以那段時間我便有空在世界各地游歷。 

  這次去美國有一年時間,在此之前去美國多少次我記不住了,對美國社會並不是特別陌生,更何況因我管理風險投資基金工作,那時也常去美國;後來管理鼎輝創投基金,相當多的投資人都是美國人,比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基金等,經常到美國開會或者拜訪我們的投資人,所以我對美國不是特別生疏。但用一年時間在美國體驗朝朝暮暮的每一天,這樣的經歷還是第一次,有一些特別的感受:原來以為自己比較了解美國,但真正深入美國生活後,發現要學習的美國東西還很多。

談訪學:關注的方向是公共財政監督等

  主持人:這次您在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為什麼選擇這裡?

  王功權:東亞研究所在哥倫比亞大學不屬於哪個院系,是獨立的一個所,主要研究東亞問題,而且特別活躍。東亞研究所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中文、日文、韓文書特別多,以致於我英語不好的人也可以在那兒像模像樣的展開研究,因為有大量的中文書籍、資料可供我閱讀。另外,東亞所包括所長在內的教授,1/3的能夠說中文,當然也能說日文、韓文。所以我們所裡如有一些學術上的問題進行討論時,也可以進行中文討論。邀請我去的是一位華裔教授,我們進行中文討論沒有一點問題。這個所在研究東亞問題上是比較著名的所。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美國常青藤大學裡哈佛有一個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再是哥倫比亞大學有一個東亞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在紐約市,紐約是一個比較活躍的城市,東亞所除了學科研究外,社會性的學術聯絡也蠻多。經常的情況是:這個會議室裡是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比如國務院研究中心的學者在做報告;同時在另外一個會議室裡有討論新疆民族獨立問題的沙龍。他們作為院校會提供這樣一個平台,從學術角度探討亞洲特別是中國各方面的問題。我之所以選擇那裡,是想感受一下那裡的活躍氛圍,尋找自己想學的東西。 

  主持人:您關注的方向是什麼?

  王功權:一開始我的課題是:《中美金融體系比較研究》。原來我做投資時除了微觀的投資操作之外,對宏觀理論上的問題會花一點精力跟人討論,自認為有一些看法。當我跟邀請我的導師討論時,他希望我確定這樣一個課題。可到那兒後,我提出希望做更感興趣的事:公民社會和公共財政監督包括民主轉型。導師尊重我個人的選擇,所以後來我看的書以及跟導師討論的課題主要是公民社會和民主轉型。

談美國經濟:美國經濟形勢確實比較沉悶一點,但沒有很蕭條

  主持人:你在美國的那一年是美國經濟危機時,國內有媒體報道是美國經濟蕭條。我前幾天看見來自《紐約時報》的消息,說美國經濟在復甦,就業崗位增加了26萬多個,失業率下降了7%。您在美國時,能感受到他們的經濟蕭條嗎?

  王功權:會有很多人說生意難做,也會有很多人表示就業困難,特別是大學生。我在那裡接觸比較多的是華人學生,他們畢業後至少有一半人希望在美國工作,絕大部分希望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有一半人希望有機會在美國留下來。據他們來講,去年找工作比以前難很多。我以前的同學在美國生活了15-20年,他們認為在這一段時間自己的工作要特別謹慎,否則會被解雇掉。能夠感覺到就業的壓力,但並沒有中國國內所宣傳的那樣蕭條。我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國內會是這樣的現象。美國經濟形勢確實比較沉悶一點,但沒有很蕭條。但我在美國中南部城市時,相對來說一些城市是比較冷清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