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對話劉炯朗:我如何做台灣清華大學校長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14:54:36  


 
  南方周末:你覺得哪位學者非常優秀,希望引進來,程序怎麼走?

  劉炯朗:要到清華大學當教授,有三級三審過程,系、院、校,這位候選人必須通過這三個教師評審會,才能被聘任為教授。

  首先三個評審會都會搜集客觀資料,在學術界、一流的大學,這種資料可以搜集到,相當可靠。某系要邀請一位教授來,不同領域的教授或有不同看法,很正常,作為系主任、院長、校長,就可以協調。系主任、院長、校長在學術上得到大家的認同和尊敬,發表的意見,只要公平、客觀,大家一定可以接受。

  當然校長最後有下決定的權力。但假如整個機制非常順,校長很少把同意改成不同意,把不同意改成同意。

  南方周末:你怎麼知道院長的決定正確,有沒有得到大家認可呢?

  劉炯朗:校長不但沒有超人的智慧,也不可能對所有領域都有深入了解。首先校長對整個機制要有信心,校長也希望影響這個機制的成熟和進步。當然校長要看到每個決定的過程,可以看出是不是都同意,是不是客觀公正。沒有一個人能夠做絕對正確的決定,沒關係,在一個好的大環境裡面,錯誤的決定,不管是小小的,還是大大的,是可以改正過來的。

  南方周末:前提是所有工作你都有記錄可查,程序和標準非常詳細。那麼,誰來評價你的工作?

  劉炯朗:我的學生,我的教授,然後我在學術界所有的朋友,最後是我自己。

  南方周末:需要向一個具體的機構述職嗎?

  劉炯朗:在台灣的高校裡,目前的機制是校長一任四年,四年之後可以續任一任,在較少的情形下可以續任兩任。續任有固定的機制,由教授們組成校務委員會來決定。不同的學校,委員會運作的方式不一樣。有些學校也可以成立一個評估校長的委員會,有外面來的委員。我在清華大學任滿四年後,年齡已超過65歲,所以不能參與續任這個過程。

高校招生:陳寅恪如何出考試題

  清華大學有一年的入學考試,國文題由陳寅恪先生出,其中有一題是對聯,上聯是“孫行者”,有少數幾個學生回答出來,那時以為標準答案是“胡適之”,後來發現”祖衝之”也是一個好的答案。

  南方周末:你談到有興趣辦中學。大學教育和中學有個銜接問題,大陸就是高考指揮棒,很多孩子小學、中學十二年都在為高考讀書。理想的招生模式是怎樣?

  劉炯朗:高中教育跟大學教育是連貫的。在較古老的歐洲教育制度下,“通識教育”是在高中完成的,到了大學就是專業教育,好好準備怎麼去做一個工程師、醫生了。

  我高中畢業時,也看到過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招生的考題,嚇死了,一題都做不出來。首先我同意高考制度的存在,為了公平,必須有一個非常清楚的範圍和綱領,題目不能出在這個綱領以外。第二題目不能太難,最好的學生要拿滿分,不錯的學生起碼能夠拿到80分、90分。

  但假如要選拔最優秀的學生,考試應該沒有範圍。在台灣,高考要麼是一綱多本,一個綱領,很多本書,或者一綱一本,一個綱領,一本教科書。但大學、研究所是多綱多本,到了社會是無綱無本。

  的確,今天的考試制度培養出來的學生受了一綱一本、一綱多本的影響,視野變得非常狹窄。很多年前,清華大學有一年的入學考試,國文題由陳寅恪先生出,其中有一題是對聯,上聯是“孫行者”,有少數幾個學生回答出來,那時以為標準答案是“胡適之”,後來發現”祖衝之”也是一個好的答案。

  後來有人問陳寅恪先生為什麼要考學生對對聯,陳先生寫了一封信解釋他的四個理由。第一,學生對對聯可以看出他懂不懂得動詞、名詞、虛字、實字的分別,第二,可以看出他對聲韵平仄的掌握,第三,可以看出來他聯想思考的能力是有多豐富,第四,可以看出他對歷史、對人文、對社會、對世界有什麼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