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進黨人訪陸進一步放寬跡近無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08:33:22  


 
  其實,在兩岸交流史上,最先登陸的並非是國民黨人,而是民進黨人,這就是所謂“民進黨與中共沒有仇恨”的原理而致。實際上,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後,民進黨比國民黨更早公開走進大陸,到過中國大陸訪問者不在少數,一九九○年,台灣大學教授李鴻禧、林山田等約十人左右,接受邀請到大陸訪問。呂秀蓮、陳水扁訪問大陸則是在第一次“汪辜會談”之前;一九九三年“汪辜會談”之後,謝長廷、姚嘉文、蔡同榮、柯建銘、李慶雄等人訪問大陸,其他重要人士張俊宏、洪奇昌等人,都曾造訪大陸。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陳忠信、郭正亮,也曾多次前往大陸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其實,陳忠信正是因為前往大陸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才促使民進黨從早期的不關心兩岸關係轉變成一個“利益相關者”,並由陳忠信倡議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即中國事務部的前身),該部正式成為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平台與窗口。而在當時,北京並沒有要求他們“放棄台獨黨綱”。因此可以說,後來的做法是倒退了;因而現在俞正聲代表習近平和中共中央釋放善意,可說是“撥亂反正”。

  其二,有利於建立對馬政府的“倒逼機制”,採取“抄底”“倒逼”戰術,將馬英九逼上政治談判台。以民進黨來逼促馬英九,這有先例可循,前年十月“總統”大選呈現膠著態勢之際,當馬英九得知正在訪美的蔡英文,向美國智庫表示自己倘當選,將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的信息,擔心自己賴以制勝的兩岸關係旗幟會被蔡英文奪走,因而急忙從南台灣救災現場趕回台北,急匆匆地宣示《黃金十年》的“兩岸篇”,聲稱當選連任後將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簽署和平協議。

  因此,利用民進黨來“倒逼”馬英九,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因而必須調整對民進黨的政策,對民進黨員“登陸”採取更寬鬆的措施,加強與民進黨交流派的交流,由他們去推動民進黨的轉型,從而形成對馬政府的強大“倒逼”壓力,促使其為了保住“旗幟”,而不得不採取比民進黨更為積極主動的兩岸政策,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