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減速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3-06-20 08:32:30  


期待政府通過職能轉變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並進一步推進中國市場化進程。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訊/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經濟減速已經開始帶來一系列嚴重問題。如果說,2008年面臨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外生性原因引起的話,這一次,則主要是內生性原因:中國經濟原有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不可能再靠犧牲環境和依賴廉價勞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了。應對新一輪經濟減速,依靠投資拉動,也行不通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要給中國經濟注入活力,必須是也只能是在制度上進行大的突破或調整。

  證券時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熊光清文章表示,考察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可以發現,在中國這個經濟體的身上,仿佛束縛著千萬條繩索,每解開一些繩索,中國經濟就能獲得新的活力。

  當前,中國政經不分、政企不分的現象仍然非常嚴重,政資分開和政企分開還沒有改革到位。中國政府在許多領域直接參與市場經營活動,一些壟斷性國有企業嚴重扭曲了市場價格和市場秩序,特別是,這種行政性壟斷往往同經濟壟斷融為一體,其危害遠遠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壟斷。由於市場准入制度的不合理、行業壟斷現象的存在,加上權力直接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來,造成了許多不良後果:“權貴經濟”龐大,部分企業迅速聚斂了大量財富,一些人借此過著揮金如土、驕奢淫逸的生活,社會正義遭到嚴重挑戰;大多數企業經營者不能正常管控經營風險,缺乏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動力。

  同時,中國政府部門仍然大量通過項目審批、市場准入、價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幹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政府職能過多過大不僅造成政府規模越來越大,行政成本不斷增加,而且導致尋租活動增多,社會交易成本加大,社會資源不能有效優化配置,並扭曲了市場秩序,遏制了市場活動主體的活力。近年來,一些需要政府審批的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而走上了市場化軌道的行業並沒有出現這一問題。這表明,行政審批是產能過剩根源。此外,任何一個項目,政府忙著“設租”,企業就忙著“尋租”,也導致腐敗完全社會化、公開化和制度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