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產業政策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6-23 10:13:41  


分析中國產業政策特點,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對其進行改革調整是未來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重要課題。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訊/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體制轉型面臨新困難,關鍵領域深層改革滯後,妨礙市場機制調結構作用充分發揮。大量繁複的產業政策,給經濟運行編織了一張巨大管制之網,在一些方面對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不利影響。分析中國產業政策特點,反思其利弊,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對其進行改革調整,是未來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重要課題。

  民論壇政論雙周刊發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文章表示,中國產業政策具有多方面特點。首先是管得較寬。投資主管部門制訂範圍廣泛的產業政策目錄,對幾十個行業和數以千種產品投資,採用“鼓勵、限制、禁止”三種措施加以規制。其他部門也有各自或長或短的審批清單。這些產業政策與管制措施無不以促進結構調整和規範競爭秩序作為設計理由,然而如果對象過多和範圍過寬,反倒會抑制企業競爭活力,不利於微觀搞活和結構調整。

  其次是管得較深。國外產業政策主要針對行業並以鼓勵為主,對企業自主投資經營限制較少。中國產業政策不僅有諸多鼓勵類項目,還包含大量限制和禁止對象。管制不僅涉及行業層面,而且對企業微觀主體特定投資經營行為進行審批核准。尤其是限制類投資對象,往往涉及快速增長與利潤率較高部門,是否核准與何時核准特定企業投資項目影響較大。產業政策還經常用不同方式影響幹預企業兼並重組。實施過程中,難免出現國企與民企、中央國企與地方國企之間厚此薄彼情況。

  再次是實施過程透明度較低。不久前在外地調研,某制藥廠負責人說:新藥注册審批雖有150天期限,但有時300天甚至500天不給結果,企業也不敢抱怨。審批節奏有時取決於無法預期因素,如遇到高層考察指示,可能會集中審批,很快出來一大批新藥。又如湛江鋼鐵項目經多年申報去年獲准,市長手捧批文激動得聲淚俱下,折射行政管制程序的繁複與艱難。管制政策實施過程透明度和可問責性較低,增加企業交易成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