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河流危機:總數或消失一半

http://www.CRNTT.com   2013-06-25 11:34:43  


 
  “不放過一滴水”

  “人類對河流無度的使用就開始於我們掌握了更強大的改造自然能力,自此河流的命運也就改變了。“今年,王兆印新開了一門課程叫”河流的哲學“,專門討論中 國河流遇到的問題,他第一次在課堂上用抽象的方式跟同學們講述中國河流之死,”河流的消失和死亡不再是單純的自然科學,也是社會學、哲學……“

  1995年,王兆印在東營參加”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項目,當時大部分地方官員的觀點是:發揮每一滴水的作用,不讓一滴水白白流進大海。

  彼時,黃河水庫容總量跟流域的全水量之比已經超過100%。王兆印知道官員的話絕對不是玩笑,”有一個比河流容量大一倍的水庫,也就意味著河流怎麼流完全由人來支配,洪水來了也可以全部收起來,一滴不入海完全是做得到的。“

  上世紀50年代初,在毛澤東”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指引下,黃河流域進行了盛況空前的大建設,黃河水電開發的歷史也由此啟幕。

  1960年三門峽水庫建成蓄水,人們對改造河流的信心也開始高漲。此後,黃河中上游大中型水利樞紐和中小水電站迅速聳起,數不清的階梯式儼然在萬里黃河上架起了一部”電梯“。

  黃河水利委員會資料顯示,1960年黃河入海年徑流量數據為575億立方米,而到了90年代中期銳減到187億立方米。

  1972年黃河首次季節性斷流,此後斷水時長逐年增多,直到1997年,黃河爆發了有記載以來的最長時間斷流:距離入海口700公里長河段228天完全斷流,到了7、8月汛期斷流仍然繼續。

  這時候人們才認識黃河水要被用光了。第二年,中央下令限制黃河流域引水工程。黃河水利委員會規定50立方米每秒的入海流量為黃河預警流量,一旦接近或小於預警流量,將採取關閉附近河段引水閘門等緊急措施。這樣,黃河才擺脫了斷流的噩夢。

  “過去三十年,在很多河段‘黃河’的意義只是一條河床的名字。50立方米的徑流量也只能保證黃河有水,實在是杯水車薪“,王兆印的看法比較悲觀,黃河作為中國最早開發水電的大河已經無法恢復滔滔河水。

  而黃河的命運在中國的大江大河重複上演,水利部這次普查的數據也顯示,建國後至今全國修建了超過9萬座水庫。

  病魔纏身

  馬軍曾經在《中國水危機》一書中就寫道:”50年來,我們在全國打造了8萬座以上的水庫,修造的堤壩足夠壘起幾十座萬里長城。但是,當大片的森林已經從崇山峻嶺間消失,無數湖泊濕地萎縮甚至幹涸的時候,我們浩大的工程,卻難以阻止中華大地上一條條河流病魔纏身……“

  2004年,馬軍到貢嘎山南坡的人宗海水電站考察,那裡一年前剛剛建成一座引水式水電站。貢嘎山是中國目前保存得最好的原始林區之一,有不少國家保護的瀕危植物和動物。但如今,人宗海水電站的下游遍布亂石堆和焦黃的土,仿佛綠色的大山被劈開了一道道裂痕。

  “川西、滇西到處都是這樣裸露的河道,“馬軍介紹,因為西南山區河流的落差一般都很大,很多小水電站採用在山頂打洞然後讓河流通過垂直的管道下流,過幾百米再把河流引回河道,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水流的勢能。”河流就是這樣被截成無數的小一段,雖然水還是流動的,但是很多生物卻無法生存了。“但在中國更多地方,河流上修起一個挨一個的水電站已經把流水變成了死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