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對華焦慮與參拜靖國神社

http://www.CRNTT.com   2013-08-26 08:33:34  


 
  在日本國內,當時由於大多數民眾對這個問題關注度不高,政客也沒有太大動力去過度炒作和消費這一議題。當時,在滿足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方面,右翼政客主要把矛頭對准了有可能在經濟上趕超的美國,這其中以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說不》反映得最為典型。崛起中的日本,視對美國的軍事依賴和與美國的貿易摩擦為民族主義情緒的主要宣洩對象,中國和韓國由於和當時日本的經濟差距較大,而沒有成為日本國內最吸引眼球的外交議題,相反,在整個1980年代,因為冷戰戰略需要和經濟合作,日本對這兩個東亞近鄰的態度還相當友好。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政客也就不會反覆利用靖國神社問題來贏得選票。

  進入1990年代以後,東亞國際關係發生巨大變化。日本的發展並沒有沿著《日本可以說不》一書中的軌跡超越美國,反而陷入了兩個“失去的十年”,經濟陷入停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韓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與日本差距日漸縮小。尤其是中國崛起的速率,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明顯加快,並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後率先復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韓的超越引發心理壓力

  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但僅僅過了10年,到2010年的時候,中國的GDP就超過了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由於中國年均增長率仍遙遙領先於日本,且“安倍經濟學”政策造成了日元大貶,因此短期內中日經濟總量的差距仍將進一步擴大,這加深了日本的對華焦慮感。同韓國相比,日本在產業上的優勢也在縮小。近年來,韓國三星、現代等品牌的崛起,對日本的電子、汽車等支柱產業,造成了極大的競爭威脅。

  更讓日本國民心理難以承受的是,崛起的中國在社會、外交、軍事領域都展現出了更為強硬的姿態。在去年的釣魚島風波中,中國國內不僅爆發大規模的反日遊行,並伴以打砸日本品牌的商品,而且中國方面加強了在釣魚島周邊領域的軍事、行政存在,中國軍事預算更是隨著國力的提升,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靖國神社、釣魚島這些可能引起兩個鄰國強烈反彈的議題,都可能使日本政治人物在國內政治中得分,政客也可以利用這些涉外議題,重新凝聚本已十分低迷的國民情緒。中韓的反對聲浪越高,日本政治人物就可能在國內獲得更多的支持。

  靖國神社祭奠的240多萬死者中,參與二戰中中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占了大多數,其中還包括被定罪的甲級戰犯,因此任何政要的公開參拜和祭奠,必然引發中國官方和民間的強烈抗議。從政治上講,今天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合法性,部分來源於對八年抗日戰爭的重要參與;對於中國民眾而言,八年的日本侵略,是中國近現代屈辱史中最難以忘卻的傷痛。儘管事隔半個多世紀,但大量的教科書記載、文學和影視作品,以及遍布全國各地的抗日題材紀念館等,都時刻提醒著中國人勿忘那段恥辱的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