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企不願做石油”不怪壟斷?

http://www.CRNTT.com   2013-09-06 11:43:28  


民營加油站自1999年之後開始驟減
 
  即使這份特殊幸運降臨,廣匯能源也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要想把這兩個項目所產原油運回國,唯一的辦法是花錢請中石油旗下的中國聯合石油公司幫忙進口,再按後者定價賣給中石油煉廠。

  中游成品油煉制:油進不來,也出不去

  199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範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38號文件”),卡死了民營煉油廠的石油進口權。2002年起,出於入世的承諾,國家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開放原油的進口。然而,38號文件規定,民企在進油的過程中,必須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意購買的書面文件,海關才批准辦理通關。原油供應脫節,導致即便是最好的時候,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的開工率也不過70%,這是前述山東民營煉油企業產能閑置最主要的原因。

  向央企靠攏,是唯一求生手段。目前,中國化工集團在山東省已整體收購、重組或控股濟南石化集團、濟南長城煉油廠、正和集團、華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島安邦石化等六家地煉企業。效益下降的地煉向央企靠攏,只是希望借助央企的身份爭取更多的原油供應。

  另外,根據2003年鐵道部發布的《鐵運函150號令》,沒有書面文件,鐵路部門不能安排相對應的運力。出於這些限制,有的民營油企即便拿到煉油配額,也選擇把配額轉讓給兩大石油公司,或者直接作廢。

  下游零售:成品油銷售、批發被鉗制

  1992年後的六年時間,被稱為民營加油站的“黃金年代”,民營加油站數量占比接近九成。這一切,在1999年戛然而止。到2012年,民營加油站數量僅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46%,實際銷售量可能不到總數的1/3。且這些所謂的“民營加油站”,裡面純民營的越來越少,大量的是背靠石化雙雄、由石化雙雄參股、控股。

  1998年3月,國務院宣布重組石油工業,變分業經營為混業經營。重組後,中石油、中石化分別獲得北方12省、南方19省的零售經營權,對下游產業鏈的壟斷自此形成。1999年5月,38號文下發,成為兩大集團壟斷下游的政策依據。該文件規定,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兩大石油集團的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單位不得批發經營。自此,民企退出了成品油批發領域。兩大石油集團掌握了批發權,後果是一旦“油荒”,民營加油站就拿不到油。

  2001年9月,《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成品油市場秩序的意見》下發,賦予兩大集團以零售專營權,各地區新建的加油站,統一由中石油、中石化全資或控股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兩大集團的零售壟斷權。自此,成品油零售市場呈現出新建加油站全面國有化、舊有民營加油站舉步維艱頻頻打包出售的局面。

  ■ 民企在上、中、下游被全面干涉,行政壟斷當然難脫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