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個德國受害家庭的慈悲與擔當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11:40:25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訊/上海證券報今天登載王育琨的文章《一個德國受害家庭的慈悲與擔當》,文章告訴我們,在悲劇面前,德國人看到了可以使勁的地方,於是義無反顧地去積極改變殺害親人的凶手家鄉的教育,他們選擇了社會自省,選擇了善,選擇了義務,選擇了將慈善作為生活方式,選擇了相信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因沒有答允一名49歲失業者安排工作的請求,宗慶後日前在自己家門前被砍傷了四根手指肌腱。案件引發了新一輪對中國經商環境的憂慮。在此之前,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我覺得政府需要面對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永遠不可能像我老爸那一代一樣”。當媒體問及“難道要把企業整個搬到國外去嗎?”宗馥莉反問,“真是有可能,你知道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麼我以後不可能搬出去呢?”

  恰在此時,另外一件陳案引發了我的沉思。

  2000年4月1日深夜,來自江蘇北部沭陽縣的4個18至21歲的失業青年,潛入南京一棟別墅行竊,被發現後,驚懼之中,他們持刀殺害了屋主德國人普方及其妻子、兒子和女兒。案發後,4名凶手隨即被捕,後被法院判處死刑。

  在法庭上,普方一家的親友們見到了那4個剛成年不久的疑凶。凶手不是看起來很強壯、很凶悍的人,跟你在馬路上碰到的普通人沒有區別。普方先生的母親從德國趕到南京,了解了那4個來自蘇北農村的年輕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正式工作,其中有一個做過短暫的廚師,有一個擺攤配過鑰匙。在詳細了解了案情後,老人做出一個讓中國人覺得很陌生的決定——寫信給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個年輕人死刑。老人的邏輯很簡單,“我們會覺得,他們的死不能改變現實。”最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沒有考慮普方家屬希望寬恕被告的願望,駁回了4名被告的上訴,維持死刑判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