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自貿區熱的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10-28 10:44:01  


 
  上海自貿區可謂“名不副實”。傳統意義上的自貿區,是指貨物貿易在該區域內不須繳納關稅,也免除了其他各類非關稅貿易壁壘。上海自貿區自身就建設在保稅區的基礎上,而保稅區本身就屬於一種離岸貨物自由加工貿易區的類型。其實,上海自貿區與貿易關係並不大,而是有兩大題中之義,一是金融開放,二是服務行業開放。

  金融開放與服務行業開放是未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必經之路。傳統上中國以投資為導向的增長模式,一方面正是建立在金融抑制的基礎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製造業發展過度、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產業結構失衡。因此,中國政府在上海進行這兩個領域試點開放的嘗試,可謂恰得其時。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與貨物貿易的開放不同,金融領域與服務行業開放的複雜性與難度都要高得多。

  首先來看金融開放。上海自貿區提出的主要金融開放領域包括跨境資本更加自由的流動,以及人民幣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這三個要點其實也是即將舉行的三中全會在金融領域改革方面的主要方向。換句話說,上海自貿區實則要建立在岸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此舉自然引發了香港、深圳前海特區的擔心,因為一旦上海自貿區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能夠順利建立並成功運轉,香港與前海對於中國金融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自然會顯著下降。

  然而,要建立在岸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談何容易。試想,香港還是一個與中國內地有著海關隔離的離岸市場,相關主體要跨境移動資金還有著一定難度與交易成本,但僅僅因為內地與香港的兩個人民幣市場之間在匯率與利率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就已經導致了規模龐大的跨境套利活動。今年1至4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速的蹊蹺高增長,就是跨境套利資金偽裝為跨境貨物貿易的明證。因此,如果在上海建立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而且這個市場與境內市場之間同樣存在著持續的、顯著的匯差與利差,那麼對於中國監管當局而言,要管理這種套利資本活動將是非常困難的。

  誠然,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將對在內地其他地區的金融機構與企業,以及在上海自貿區內的金融機構與企業,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分賬管理”,來抑制區內與區外的套利活動。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企業與機構,難道沒有實現分賬管理?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有足夠大的盈利機會,市場主體就會千方百計地規避相應監管來牟利。這種套利活動不僅會降低監管政策的效力,而且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這就是貿易開放與金融開放的差異之處。貨物的流動是有形的、單位價值較低,因此對此進行隔離、監控是相對容易的。資金的流動是無形的、且短期內交易規模可能巨大,因此對此進行隔離、監控是非常困難的。筆者並不懷疑中國金融監管當局有能力甄別、發現特定的套利活動,但筆者擔心的是,如果這種套利活動是大型國企或其他強勢集團主導推動的,那麼金融監管當局能否及時制止就可能值得懷疑。

  其次來看服務行業開放。有不少學者將上海自貿區在服務行業開放方面的重要性,與當年中國加入WTO之後成功提振了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相比。這種看法可能過於樂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