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強:無“文化戰略”就無新疆穩定

http://www.CRNTT.com   2013-11-07 10:35:31  


 
  現象背後,可以推斷,輸入型的原教旨主義在和田的某些地區已經在取代維吾爾固有文化。毋庸諱言,這種維吾爾文化被原教旨主義破壞的現象不僅僅限於和田,在整個南疆地區都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事實上,走訪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居住幾十年的老人,據他們講,以前烏魯木齊幾乎看不到婦女穿阿拉伯傳統罩袍,現在逐年增多;維族人的婚禮也沒有以前的熱鬧喜慶了。

  如果任其發展,原教旨主義必然取代維吾爾文化。無論是保存下來的文字圖畫的記錄、還是維吾爾老人的講述,都可以清楚證明,自從維吾爾族人皈依伊斯蘭教以來,維吾爾族信奉的都是溫和的伊斯蘭教義;同時由於地處中西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上,所以維吾爾文化是一種在溫和的伊斯蘭教義基礎上,融合了各種文化的開放、包容和世俗化的文化。這與絕對自我封閉、反對現代化,以宗教為借口宣揚暴力的原教旨主義有本質上的不同。

  政府是公共利益信托責任人,因此不能再坐視原教旨主義在新疆破壞維吾爾文化。中國迫切需要推出一個以打擊原教旨主義,保護與發展維吾爾文化的新疆文化戰略。這樣一個文化戰略不僅僅是保護維吾爾文化的需要,也是新疆穩定的需要。因為一旦原教旨主義完全取代維族文化,由於原教旨主義的絕對自我封閉性,所有的問題就被異化為“異教徒”與“教徒”的鬥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只剩下通過“聖戰”,消滅異教徒。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就是這種邏輯。

  1963年,伊朗國王巴列維推出了以2000年將伊朗建設成為世界第五工業強國為目標的“白色革命”(不流血的革命)。白色革命的12條改革計劃包括了政教分離、廢除宗教法庭權利、沒收伊斯蘭教組織的土地分配給佃農。1963年,霍梅尼的公開演講中批評改革,理由之一是懷疑國王是“異教徒”。經濟改革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最典型的是土地改革。理論上,90%以上的佃農因為土地改革得到土地,國家的補貼貸款隨後跟進,促進生產,土地改革沒有失敗的道理。但事實上,這些佃農並沒有做好土地主人的准備,佃農很快將無償得到的土地抵押給放高利貸者,最終不僅沒有因為擁有土地而改善生活,而且背負沉重的債務。而對伊朗農業至關重要的坎兒井(幹旱區特有的暗渠水利系統)由於沒有了由地主組織的維護而毀壞,喪失水源後,數千個有生產力的村莊也將隨之衰退。流亡海外的霍梅尼,在演講磁帶中將經濟問題歸咎於國王巴列維是“猶太人的代理人、頭部被石頭砸碎的美國大蛇”。

  霍梅尼的演講磁帶被偷運到伊朗,私下里廣為傳播,大行其道。在原教旨主義信徒看來,既然是異教徒迫害教徒,出現了經濟問題,於是以清理國王這個異教徒為目標的聖戰,成為解決問題唯一的選擇。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約有10%的國民參與了伊斯蘭革命。與此比較,開啓歐洲大陸資本立憲改革的法國大革命,參與民衆不過為當時全國人口的2%。原教旨主義的狂熱之處還在於,絕對貧困人口在革命後的頭六年內增加45%,且外有西方制裁、阿拉伯國家聯合抵制的情況下,政教合一的伊朗現政權能夠穩固下來。而原教旨主義最恐怖的地方,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視。霍梅尼的名言就是:流血是必要的,伊朗流血越多,革命的勝利就越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