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成澤被處決後的中國外交關係或更惡劣

http://www.CRNTT.com   2013-12-27 10:52:37  


 
  中國在冷戰結束之後,事實上到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而在這一時刻,鄧小平依據自身無以挑戰的權威,一半妥協一半堅守地把握了中國的穩定和方向,妥協,則是向組織內部的保守勢力進行折中,以換來另一半的對繼續改革開放政策持續性的堅守。政治改革之後成為行政體制改革,經濟改革步入暈眩的快車道。一直延續到現在,折中的一半埋伏的後遺症開始成為根本性的障礙,堅守的那一半更是鮮花覆蓋陷阱不可深測。

  鄧小平之韜光養晦、永不出頭,事實上具有非常現實和長遠的考量,即盡可能回避世界重新出現對局,而中國成為與美國博弈的對手。但之後的發展,已經失控於鄧的預期。中國急於要向全世界呈現大國風采,一步一步進入對局的圈套,頗為得意地成為博弈的對手。

  因此,作為對手的中國,首當其衝面臨著的就是周邊地緣環境和非洲及更深遠戰略地帶的首尾難顧。

  與此同時,意識形態的致命軟肋:朝鮮,成為不得不面對的棘手難題。中國希望朝鮮的存在,可以成為自己的一種意識形態的戰略緩衝,或者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以維護適合於自身發展的戰略環境。但朝鮮並不甘於聽從中國或按照中國的期待所安排的角色,哪怕是中國自認為的善意,特別是當朝鮮被不諳世事的世襲太子繼承後,中國被迫與一個年齡上的兒孫輩玩兒遊戲,既是尷尬,又不得不面對。而世襲太子向自己的親姑父、前朝托孤恩人開刀,這冷不丁的一手,就足以讓中國大跌眼鏡。

   鄧小平的勇氣及其未竟:現政府如何繼承和超越

  中國外交關係的險惡複雜,並沒有引起鄧小平之後的繼承者體會和重視,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戰略布局方面,缺乏系統性、戰術性的兵法鋪陳。所以,鄧小平時代的海洋戰略,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初仍缺乏真正的領悟。之後的中國發展和策略,其實一直沒有擺脫美國的把控。美國可以把握不了俄羅斯、甚至把握不了朝鮮,但相對而言,對中國則具有充分的掌控。當然,美國從來沒有對中國的一舉一動掉以輕心。

  大概歷史需要給予中國政府這樣的機會,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外交關係,而且還有意識形態的根本性調整。按了二十年的葫蘆、今天瓢又起,該解決的還是要解決。鄧小平希望下一代解決的,也大抵包括這一些。

  所以,當中國正在調整和解決自身積累了二十、甚至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政策,所產生的矛盾和繼續發展的障礙時,業已通過十八屆三中全會及《決定》全面深化經濟改革,並為這一舉措確立了運動式穩定、穩固中改革的基調,尚未展開,沒想到“鄰居”地震,而且從根本體制上引起了國內外的警惕和戒備。這一切,源於中國自身在經濟和政治體制轉軌過程,與其“鄰居”的同源性。

  朝鮮的今天,是否是中國三十年多前的歷史再現?這已經成為中國現階段不能回避的問題。作為非理性經濟制度理論極權假設條件下,朝鮮這一深度依循家長所有制規律的家庭型式體制,如何演變成世襲皇朝而任由世襲獨裁。這一點,無論從哪一種立場而言,都是歷史的倒行逆施。家長所有制規律使然,在家庭內部,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家長的財產,其不具備獨立的生命主體資格。所以,以家長為終極權威的高度集權性體制,可以按照家長的極權任意性,而對家庭成員行使財產處決權、因為家庭成員本身已不具備獨立生命主體資格,所以,更談不上所謂的民主或生命的尊嚴。同時,只有家長的家法,而不可能有維護家庭成員的另一種法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