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文化極品”招魂: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器物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14:41:28  


近些年,借服飾弘揚中華禮教文化精髓的“漢服運動”屢掀高潮。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訊/近幾年“漢服運動”屢掀高潮,有人稱這是“借傳統服飾,弘揚中華禮教文化的精髓”,更有意思的是,有學者將“昆曲、書法、普洱茶”等列為中國的“文化極品”、“文化命穴”。但若仔細思量,便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文化極品”都停留在器物層面,如果中國傳統文化只剩下這些東西,那果真是恐怖至極了。
 
01 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不單指器物

  中國文化重精神教化 西方文化源於物質生產

  文化含義寬泛,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建國後的幾代人,從教科書上習得的文化概念源自蘇聯,將文化定義為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所以,當代人對文化的理解,依然停留著在這個範疇。在中國,“扶老奶奶過馬路”等行為,早已超越道德範疇,上升到了“有文化”的高度。

  其實,多數人並不了解文化的內涵。“文”與“化”在先秦典籍中多單獨使用,內涵豐富。最早將二者合用的是《易經》中的那句“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基本含義是以人倫禮儀、道德規範來教化“蠻夷”,使之文明開化。西方主流語言中的“文化”概念都源自拉丁語,原意含有耕作、培養、尊重、教育、發展的意思,最初與土地開墾和植物栽培有關。可見,中國古代的文化概念偏重精神教化,而西方的文化概念源於物質生產。

  中國近代意義上的文化概念譯自日文,與歐洲的文化概念相似。歐洲的文化概念在18世紀演化為個人的素養、社會知識、思想成就、藝術和學術作品的匯集,並被引申為一定時代、地區的全部社會生活內容。到19世紀,隨著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興起,文化逐漸成為學界研究的重要問題。中國人對文化的理解早期受西方與日本學術的影響,後來受蘇聯的影響,籠統地以物質、精神兩層面將其概括。

  從傳統到傳統文化 三個層面的解讀

  現在意義的文化含義有數百種,結合梁漱溟、錢穆等學者的觀點,可以將文化歸為三個層次:一是人類在社會歷史中創造的精神與物質財富;二是歷史上所存在的一切歷史遺跡、典章制度等;三是與政治、經濟、軍事並列的一種形態。從文化概念在中國的發展脈絡來看,多數中國學者都認為,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傾向於從觀念形態來理解文化。這種對文化的理解催生了“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是由“傳”和“統”兩個層面構成。“傳”指的是縱向的延續性,即過去有而現在依然存在的東西;“統”指的是橫向的拓展性與權威性。傳統是歷史上延續下來的思想文化、制度規範、風俗習慣、宗教藝術、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總和。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理解為,中國傳統社會中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心理層面,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制度層面,包括考試制度、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等;實物層面,包括長城、故宮、文獻典籍建築、雕刻、書法作品等。中國傳統文化記錄了中國人發生、演變的歷史,留下了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