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漲跌何以攪動全球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7:58:58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訊/就在上周,人民幣對美元即期累計貶值超過1.2%,創出歷史上最大單周跌幅,並將1年來的最低匯率刷新至6.237。然而,即期匯率周一收盤升值362點(0.58%),又刷新了30個月的最大單日漲幅。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經評論人張敬偉文章稱,人民幣漲跌攪動的市場漣漪,正在全球範圍內發酵。美歐日等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也對人民幣走勢對中國經濟和世界貿易的影響表示關切。可以說,人民幣漲跌引發全球效應,不亞於量化寬鬆政策下美元變化帶給世界的影響。

  文章指出,當人們簡單地將人民幣後勢歸結為漲與跌時,其實忽略了中國政策面主動的市場引導。就在不久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稱利率市場化將在一到兩年內完成。對此,央行擴大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間 (由1%提高為2%)。

  利率市場化是中國必須要實現的目標,長期被政策羈束的人民幣,在市場中波動符合邏輯。值得一提的是,從2005年匯改開始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經累計升值了36%,這給世界一個慣性認知,以為人民幣升值是“永遠進行時”。但這本身就不符合市場邏輯,在全球化環境下,沒有哪個國家的貨幣一直漲或跌,即使美元也做不到。

  由此審視人民幣漲跌趨勢,就會理性許多。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僅在深化而且在加快,市場主導下的人民幣匯率的漲跌將成常態。這一常態本身,就是對豪賭人民幣“漲下去”思維的矯正,當然也會讓一些國際投機家付出代價。人民幣貶值,就可把湧進來的熱錢擠出去。當然,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可能也會傷到中國企業,但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和市場導向下的匯率形成機制,長遠看對中國企業是利好。

  文章分析,有序管理的金融體制,當然有助於隔離外來風險,但缺乏市場歷練,也將沒有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在管理圍城中的金融體系,也積累著太多的風險和矛盾,在經濟發展的高速期,這些問題被掩蓋了。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經濟調整時就不得不消化這些風險和矛盾。

  龐大的地方債,初露端倪的信托違約,以及剛剛發生的超日債違約,就曝露了金融體系、樓市泡沫關聯一起的系統性風險。完全缺乏風險意識,以為一切債務和違約風險都可能由國家兜底埋單是不可取的。

  對內,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已經破題,既有時間表又有路線圖。改革大勢不可阻擋,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已經發出了信號。此外,央行流動性注入的救贖是不可持續的,銀行破產也已經提上立法日程。不僅給各大銀行,也提前給儲戶們敲了一記市場風險的警鐘。在互聯網金融的倒逼下,利率市場化更是不改不行了。

  對外,包括美歐在內的全球經濟體,也別指望通過貿易壁壘等逼迫人民幣匯率升值。面對中國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中國的西方貿易夥伴們亟需走出錯亂和矛盾的邏輯—既指責中國幹預人民幣匯率,又逼迫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升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