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印度人民黨何以再度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10:11:06  


 
  2012年3月,屢屢被評為印度最佳首席部長的莫迪,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一些商業巨頭將其稱作“人中之主、王中之王”,投資者將其看作經濟引擎。他的演講,聽眾常常爆滿,甚至要靠門票來限制參加集會的人數。起家於印度教中、高種姓階層的印人黨,由於推舉低種姓出身的莫迪擔任總理,支持率也水漲船高,甚至誇口將組建一個“30多年來最穩定和強有力的政府”。

  當然,印人黨和“神奇莫迪”也有軟肋,民族主義色彩過濃就是“命門”。2002年,因為59名印度教朝聖者在列車上被殺,古吉拉特邦商業城市艾哈邁達巴德及其周圍村鎮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陷入仇殺,至少1000人喪生。時任該邦首席部長的莫迪,被指控放任乃至煽動了那次大屠殺,為此上了西方國家的簽證黑名單。儘管去年印度最高法院派出特別調查組,還了莫迪“清白之身”,但許多人仍抱以猶疑。今年4月,包括《撒旦詩篇》作者拉什迪在內的十幾名印度知名藝術家和學者聯合給英國《衛報》寫信,對莫迪當選印度總理的趨勢表示深切憂慮,認為一個宗教強硬派、內心潛藏獨裁意識的人,對印度未來“凶多吉少”。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多國仍拒絕給莫迪發放簽證。

  裂變的尼赫魯-甘地王朝

  與莫迪的高人氣相比,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第四代傳人、44歲的國大黨副主席拉胡爾·甘地只能甘拜下風。不僅如此,尼赫魯-甘地家族(此稱呼緣於尼赫魯女兒英迪拉嫁給了平民費羅茲·甘地,無關聖雄甘地)也遭遇了內部分裂。這種分裂與國民大會黨作為“大帳篷”式政黨在歷史上的屢次分裂,遙相呼應。

  印度國大黨的歷史可追溯到1885年,因為過於鬆散且不完善的組織形式,該黨在建立之初就屢次上演內訌、分裂。從1920年代的自治黨,到1930年代的社會黨,再到1940年代的前進集團等,都是從國大黨分裂出來的。印度1947年獨立後不久,聖雄甘地曾建議國大黨自行解散,或改建成某種社會服務機構,而不應成為議會黨和執政黨。只是在尼赫魯等人堅持下,這個組織才保留下來。在尼赫魯執政時期,國大黨以締造共和國之功滲透到全國各地,控制各級政權,並愈發突出領袖個人。但“帳篷黨”等特性也決定了,在國大黨內部隱蔽的分裂種子,只要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水分,就會誕生出一株株新的“生命體”。

  1964年尼赫魯逝世後,將國大黨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劑消失了。儘管接任的夏斯特裡展示了強有力的手腕,但執政區區兩年就逝世了。接下來的國大黨各派間難以形成共識,看上去羸弱的尼赫魯女兒英迪拉·甘地,成為最好的妥協選擇。事後證明,“傀儡計劃”並不如意,英迪拉堪稱印度鐵娘子。她慣於用1950年印度憲法規定的“緊急狀態”解散反對黨的邦政府,以此解除對國大黨的威脅。隨著英迪拉權力欲望的擴張,1975年她甚至對聯邦政府也採取了“緊急狀態”,逮捕反對黨領袖,停止公民基本權利,取締一些反對黨,實行嚴格新聞檢查,由此失去民心,導致1977年3月提前大選失利,加劇了黨內分裂。從1969年到1979年,國大黨3次分裂,出現了尼賈林加帕為首的組織派和雷迪為首的正統派(或稱社會主義派)等旁支。儘管國大黨(英迪拉派)被宣布為正統,卻也實力大損。

  1984年英迪拉被錫克教保鏢刺死後,長子拉吉夫·甘地當選印度總理。1989年拉吉夫連任失敗,兩年後更被斯里蘭卡叛亂分子炸死。這一犧牲換來了國大黨納拉辛哈·拉奧政府的5年執政期。之後,拉吉夫的遺孀索尼婭·甘地於1997年加入國大黨,次年出任黨主席,6年後帶領國大黨再次贏得大選,卻因外國人出身惹非議,無奈中將總理職位讓給曼莫漢·辛格。這對“尼赫魯-甘地王朝”來說,是個缺憾。

  更大的缺憾是,尼赫魯-甘地家族早在交棒第三代時就出現了分裂,並延續到第四代。當初,如果不是次子桑賈伊在一次空難中身亡,英迪拉的接班人不會是長子拉吉夫。桑賈伊的遺孀梅納卡,因權力繼承問題與家族關係嚴重惡化,出走成立了自己的政黨,後又成為瓦傑帕伊政府的環境和森林國務部長。2004年,梅納卡和兒子瓦倫先後加入印人黨。去年3月,33歲的瓦倫被印度人民黨推舉為總書記時,大他10歲的堂兄拉胡爾剛剛從國大黨總書記一職轉任國大黨副主席。由於捏著瓦倫這張王牌,印人黨化解了拉胡爾兄妹的魅力攻勢,且通過瓦倫之口對國大黨發起反攻。前不久,瓦倫的母親梅納卡批評拉胡爾的母親索尼婭“沒帶一分錢嫁妝”就進入這個家族,而拉胡爾的妹妹普麗揚卡則呼籲瓦倫所在選區的選民不要給她的這位堂弟投票。在這場複雜的政治角力中,尼赫魯-甘地家族本身也將走向更深的分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