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存貸比調整依然是微刺激節奏

http://www.CRNTT.com   2014-07-04 08:46:31  


  中評社北京7月4日訊/6月30日,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要求從7月1日起實施。儘管此次調整未涉及存貸比75%紅線,但對計算口徑的調整,將會向市場釋放可貸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文章稱,面對宏觀經濟下行趨勢,很多人對於貨幣政策的寬鬆抱有期待,希望政策面有更大動作。但此前兩輪定向降准,凸顯了政策面篤定的“微刺激”節奏。在6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1%連續4個月回升,“微刺激”可以說是中央持續穩定的政策主張。存貸比謹慎的調整,依然是微刺激節奏。

  雖然75%的存貸比備受業界詬病,期望對此調整。即使是合理的期望,也拗不過法律規定—這一比例是寫入《商業銀行法》的,包括後來的修法,依然明確商業銀行存貸比不得超過75%。微調也是調,分子減了6項,分母加了2項。這是一道讓公眾都能參透玄機的算術題,因為得出的“商”很明白,增加了銀行更多的可貸資金。

  文章分析,金融體系改革、防控銀行業風險與善用貨幣政策的發展紅利,政策面“三管齊下”而且維持平衡態勢。這三項指標,在決策層視野中同等重要,且金融體系改革更具宏觀意義。匯率、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僅是國內因素使然,也是全球市場倒逼,也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有效途徑。但金融體系的改革容易帶來風險,甚至導致危機,尤其是和樓市不景氣糾結在一起的時候,叠加的危機風險要素更強。有序改革,強化監管,避免貨幣政策的開合過大,不為處於改革陣痛中的政府、銀行和市場主體所綁架,很重要。

  決策層的改革決心與耐心,需要周延的風險防控。在輿論場焦慮地爭議中國貨幣政策是緊縮還是寬鬆時,央行和銀監會其實給出了答案,全攻全守。所謂的守,很典型的體現在存貸比這個流動性風險監測指標上。維持75%的比例不變,將有效防範風險。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流入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有銀行存款才能貸款,銀行存款的減少,不僅給銀行貸款帶來問題,也會因為流動性不足存在潛在擠兌風險。

  互聯網金融監管跟不上,傳統金融也監管不到位,金融改革又在推進。在此多難情勢下,存貸比維持現有比例不變,不啻是應對各種風險的保險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