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磚銀行:布局全球化4.0

http://www.CRNTT.com   2014-07-21 08:22:31  


 
  中國必須為即將到來的全球化4.0時代未雨綢繆

  文章提出,必須承認這條路崎嶇艱險無比,困難重重。不少人主張繼續韜光養晦,我們當然也想繼續擁有和平崛起的空間和時間,問題是無人相信。特別是從美國重返亞太、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和TPP、TTIP的一系列動作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其實中國從來也沒被真正相信過,只不過以前中國經濟體量太小,懶得理你而已。進一步看,美國正在積極地通過再工業化和能源革命,力圖把自己變為一個製造國/消費國/資源國的三位一體的經濟體,三個世界格局將再度發生重大變化。

  也有很多人認為退回去更加保險,或者先閉關鎖國修煉內功,直到內部神功有成再說。問題是所謂的最優順序僅僅是存在理論模型和教科書上,全球化發展到現在,中國早已深深捲入,顯然是回不去了。難道能夠退回所有的FDI嗎?能夠小國寡民,雞犬相聞嗎?所謂資本管制的高牆,已經是千瘡百孔。

  當然,我們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儲備貨幣地位也同樣意味著肩負重大責任和公共服務義務。中國僅僅承擔與其能力相匹配的部分責任,特別可能主要集中在亞太周邊地緣。例如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湄公河次區域、印巴緬走廊和海灣國家聯盟等。所以中美之間其實是共同承擔責任,而並非是競爭關係。老大是全球責任,老二是區域責任,原來是老G2,現在應該進化到新G2,世界也正眼巴巴地期待G2奏響交響曲新的篇章。

  特別重要的是,其實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並非咄咄逼人地去取代美元,而是進行互補。這應該是新型大國關係的主要內涵,中國肯定是願意合作而不是對抗。但不幸的是,國際關係歷來是現實主義者的天下,他們總是認為挑戰是實力的正函數,世界是個“黑暗森林”,世界格局是由力量的對比決定。這也是傳統大國關係的悲劇之處,因為叢林法則歷來是容易自我實現的,這恐怕也無從置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中國放開貨幣自由兌換和開放資本賬戶,也並非是對資本流動不加任何管理,更不用說IMF也調整了其此前簡單鼓勵資本流動的傳統觀念。其實,目前環境下的資本賬戶開放不過是從原來的行政管理轉型為更加市場化的宏觀審慎管理而已。所謂“宏觀審慎”,其實就是逆周期的市場化調節。例如最典型的就是托賓稅,它會在國際流動性巨輪的瘋狂而高速的轉動中,放入更多的沙子或者刹車片。但不管怎樣,顯然未來的貨幣競爭仍然由良莠不齊的政府官員和呼風喚雨的資本大鰐所決定,這個遊戲幾乎必然是一如既往的肮臟或者血腥。

  總之,中國必須為即將到來的全球化4.0時代未雨綢繆,重新定義其對外利益交換的格局、可行的策略、適當的貢獻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理念。細節尤其重要,因為在位大國在抑制軍事和地緣挑戰方面經驗豐富,中國則需要保持彈性和注重策略,一方面維持既有格局,一方面創新模式,做增量改革(同時對內和對外)。

  邏輯上,從貿易到投資到貨幣是遞進的過程。以貿易加深跨國經濟聯繫,以投資輸出過剩產能和資本,並在這兩個過程嫁接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最終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會伴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而提升。目標上,中國希望在維持國際經濟老循環的同時,打開新循環:中國將在維持原來的大循環,即傳統的三個世界──資源國、消費國、生產國的格局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全力布局小循環:未來中國既生產也消費,中國在全世界購買品牌,技術,形成這樣一個以中國內需為起點的資金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循環,以中國為核心的-周邊國-資源國(包括非洲)-科技國(美國)-品牌國(歐洲)的新動力格局,突破原來的三個世界和G2的牢籠,打破以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為主的循環圈,從輸出廉價的中國製造,升級到輸出工程、服務、產能、投資和資本,以至最終的貨幣,這就是全球化4.0,它才是未來世界發展的真正的可持續版本。

  有理由相信,隨著對外開放總戰略的成功推進,中國將打造全新的對外利益交換模式,構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國際貿易、投資和貨幣循環,獲取新的國際化增長紅利,在多極化的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並最終成為一個受到尊敬的地緣大國。中國必須勇敢加入這場貨幣競爭和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的新潮流。這次金磚銀行落戶上海,也是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裡程碑,上海的歷史性的機遇就在眼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