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羅斯整合“後蘇聯地區”之困

http://www.CRNTT.com   2014-08-12 10:46:08  


 
  從獨聯體內部來看,俄羅斯的整合戰略也比較脆弱。在軍事防務領域。俄羅斯牽頭的“集安組織”,烏克蘭、摩爾多瓦和土庫曼斯坦一開始就沒有加入,格魯吉亞、阿塞拜疆1999年退出。烏茲別克斯坦幾進幾出,2012年退出後再未加入。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反對賦予獨聯體任何超國家的功能,尤其是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此外,俄羅斯的整合努力甚至遭到了部分獨聯體國家的正面“狙擊”。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烏茲別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組成的古阿姆集團,事實上成了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的“獨聯體內組織”。2008年俄羅斯以軍事手段,使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脫離格魯吉亞。但連俄羅斯能影響到的“集安組織”成員國,至今也沒有承認這兩個“國家”。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與俄羅斯關係更為密切的白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也表態謹慎。

  對獨聯體國家來說,國家獨立某種程度上就是獨立於俄羅斯,這也是獨聯體國家在發展對俄雙邊和多邊關係時對主權問題異常敏感的重要原因。迪米特裡·特列寧認為,獨聯體的政治融合看上去只是一個烏托邦,任何形式的“重返蘇聯”進程都不可能成為現實。“在可預見的未來,歐亞聯盟也沒有可能成為一個聯邦或者超國家行為體。無論是哈薩克斯坦還是白俄羅斯,尤其是它們的政治精英,不可能把主權獨立讓渡給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的融合存在“先天性”障礙。一方面,鑒於綜合實力的絕對優勢,俄羅斯難以真正平等地看待其他獨聯體國家。另一方面,獨聯體國家對獨立身份的高度敏感,以及在對俄關係上的“機會主義”,也讓俄羅斯備感頭疼。俄羅斯的經濟“胡蘿蔔”,換取的往往不是“政治忠誠”,而是“政治不背叛”。

  在與歐盟的競爭中,俄羅斯也有“天然”優勢。俄具有向獨聯體國家提供更可口“胡蘿蔔”和亮出更具威懾力“大棒”的雙重特性。對於多數獨聯體國家來說,優惠的能源價格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的歐盟很難有與俄競爭的潛力。某些獨聯體國家的商品在西方市場沒有競爭力,但卻很符合“俄羅斯標準”。此外,俄羅斯還有讓某些獨聯體國家足夠難受的手段,針對“不合作”對象打造了“迷你版獨聯體”:對於反俄意識強烈的格魯吉亞,俄羅斯“切下”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在摩爾多瓦的爭議地區“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俄羅斯派有駐軍;在阿塞拜疆爭議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俄羅斯也有軍事存在。而且這些“政治實體”不但相互承認為“國家”,還在莫斯科舉行“峰會”。

  糾結的身份定位

  “身份決定利益,利益決定行為”,如果用美國著名國際問題學者亞歷山大·溫特的這句話來考察俄羅斯,其對外行為的“不可預測性”就有了較為合理的解釋。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放棄了共產主義,放棄了帝國地位,解決了“不是什麼”的問題。但蘇聯解體20多年後,俄羅斯仍沒有解決“是什麼”的問題。也就是說,俄羅斯在國家身份定位上還模糊不清。一方面,人們可以感受到俄羅斯積極融入全球化、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面,也總可以在其對獨聯體國家的行為中看到“帝國身影”。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任何“自我”身份只能在與“他者”的關係中加以定義。但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種通過區別“自我”與“他者”來定位身份的過程尤其艱難。歷史地看,困擾俄羅斯的一大悖論是,它一直在模仿自己極力反對的對象,這一點在俄羅斯的歐亞戰略上體現得再明顯不過了。從歐亞經濟聯盟的設計來看,負責決策的理事會、負責政策執行的委員會、負責融資和投資的歐亞發展銀行、負責經濟糾紛仲裁的歐亞經濟共同體法院,無一不是“拷貝”自歐盟。事實上,普京本人也明確指出,歐亞經濟聯盟就是要借鑒歐盟的經驗,共同經濟空間要比照申根協議的經驗。如今俄羅斯重視基於市場融合的歐亞經濟聯盟,就是為了利用獨聯體國家間標準、制度和規則的同質性,以歐盟標準打造歐亞經濟聯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