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三大變革呼喚法治時代到來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09:03:51  


當政府的行政權力逐漸退出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各個領域,當整個中國經濟逐步演變成以橫向聯系為特征的服務型經濟體,需要社會自我管理、高度自治的時候,全面推進全社會法治建設,成為當前最迫切的改革和發展任務。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訊/十月份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會議核心主題。當前中國社會結構和經濟形態正在發生的重大變革,要求政府管理社會和經濟的方式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必須要縮小行政權力的範圍,劃清行政權力的邊界,制約行政權力的行使方式,最大限度的發揮法律和市場規則的作用。市場規則是基礎,法律法規是准繩,輔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才能形成符合現代社會和經濟轉型需要的國家治理體系。

  由政府主導變為政府引導和調控

  中國證券報發表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文章表示,中國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正在發生著根本的變革。中國正在從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體系,轉變為政府引導和調控下的市場經濟體系。市場對整個社會經濟資源起著基礎的根本的調節和配置作用。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調整過程,就是整個社會向法治轉變的過程。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重新梳理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改革政府的組織和職能,讓政府回歸到公共服務部門,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市場進、政府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法治權力“進”和行政權力“退”的過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儘管中國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建立的仍然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即政府不僅僅是公共服務部門,提供通過市場機制難以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直接參與市場、幹預市場和主導市場。

  首先,政府通過重大投資項目審批、企業註冊審批、企業資質和資格審批,把住了企業進入市場的入口。企業找政府,下級政府找上級政府批項目,成了政府控制整個社會投融資活動的重要手段。其次,政府通過事前監管和分頭監管,基本控制甚至部分取代了市場運行規則,社會普遍存在著行政規則高過市場規則的現象。第三,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土地資源政策以及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使用各種體現差異的優惠手段,形成了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從而達到優先扶持特定產業、特定區域和特定領域發展的特殊市場環境。建設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大力度大規模招商引資,幾乎成了各級政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通用法寶。而吸引外資的核心法寶就是要在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內形成特定的投資和經營的成本窪地,或土地成本低,或稅收成本低,或勞動力成本低,或環保和資源成本低。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是製造市場競爭的差異性,而不是公平性和平等性。第四,政府通過自己控制的資源和一系列差異性政策,造成了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之間市場競爭的不公平。三大所有制企業之間沒有形成發展合力。第五,政府直接控制著土地、礦產和金融資源,通過一系列差別性政策影響、控制著這些資源的價格和配置方向,造成了企業和行業之間市場競爭的不平等。在中國發展的特定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特定階段,政府通過控制資產、資源和差異化政策,來控制和引導市場,讓資源最大限度的集中到社會最需要的發展領域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優越性的重要標誌。但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調節機制的逐步健全,政府必須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幹預,必須把工作著力點放在維護市場的公平和平等上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