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減少的千億美元外匯儲備去哪了

http://www.CRNTT.com   2014-10-22 08:36:14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訊/據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末國家外匯儲備減少了1032億美元。雖然中國外匯儲備結束單邊上漲已有時日,但一個季度減少千億美元,波動幅度仍屬歷史罕見。外匯儲備溫和回落,符合藏匯於民的政策取向,但需要搞清楚的是,消失的1032億美元,到底去了哪里?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賈壯評論文章表示,以外匯儲備數量計,中國是世界級的“財主”;但接近4萬億美元的財力,可都是發行基礎貨幣,一分一毛地買來的。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央行自身在國內市場買賣外匯的行為,二是境外市場管理外匯儲備的效果和匯率波動引起的估值變化,所以分析外匯儲備增減的原因也要由此二端入手。

  文章分析,央行在國內市場的買賣行為有主動和被動之分,當初外匯儲備一日千裡之時,央行其實是被動買入外匯的,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高壓鍋內,要想“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央行只能對汹湧而來的外匯照單全收,然後再想辦法對衝釋放出去的流動性,這個操作過程可以注解過去10年的很多財富故事。

  同樣道理,外匯儲備減少也有主動出擊和被動應戰的區別,對於三季度的情況,有研究機構給出了資金出逃的判斷。對於央行來說,應對資金流出帶來的儲備減損,就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資金流出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金主危殆需要外臣班師勤王,國際金融危機時資金回流便是如此,要麼是投資目標國危機顯露,君子不立危牆,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曾頻繁上演。由此對照當下中國,似乎找不到鳥獸散的理由,已下台階的經濟增速仍屬全球翹楚,超過5%的無風險收益世界罕見,資金只要能進到這里,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人民幣匯率走勢顯示,今年2月份開始貶值,一直持續到6月份,隨後又重新進入升值通道,如果央行在三季度賣出外匯儲備買入人民幣,倒是與實際的匯率走勢基本吻合。不能排除央行在外匯市場上主動減持外匯,在緩解儲備過高的壓力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過這種操作的數量應該不大,因為7、8兩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幾乎沒有變化,9月份數據尚未公布,但不會是千億美元的量級。

  在央行買賣操作之外,對外匯儲備變化最有力的解釋,應該是美元匯率升值引起的估值變化。管理外匯儲備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原則,要求在多幣種和多資產間分散投資,有時幣種間匯率變化會對估值帶來較大影響。今年5月份以來,美元指數一路高歌猛進,其中對歐元匯率升值貢獻了大部分漲幅。美元大幅升值之後,如果將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貨幣換算成美元計價,結果就會是儲備數額的減少。

  文章認為,匯率引起的估值變化不必過度擔心,一是有多種工具可供對衝,操作得力還能增加盈利;二是浮動盈虧可以峰穀相抵,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