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的新型“發展同盟”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10:24:40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訊/“客觀來看,中俄之間的‘自然的鄰居和盟友’式的新型‘發展同盟’關係,並非追求軍事和政治兩個層面的最大交集,也不是追求對抗某個特定第三國的最大交集,而是追求經濟和社會發展這兩個層面的最大交集。”學者張傑文章《中俄的新型“發展同盟”》如是說。
 
  繼烏克蘭危機導致美國及其盟國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之後,俄羅斯全面提升強化與中國的經濟乃至軍事合作關係。最近,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歐行程中與俄羅斯達成的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使得中俄之間的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關係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中俄結盟與否,就再次成為國內外輿論場的熱門話題。

  中俄之間全面合作關係的提速,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讀為二者“結盟”關係的形成。解讀的依據很大程度上在於認為中俄為了應對甚至對抗特定的第三者,所具有的戰略接近的內在需求。一方面,俄羅斯存在通過強化與中國的全面合作關係,來應對美國及其盟國的經濟制裁的戰略支持需求,另一方面,其似乎也反映了中國為了應對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所採取的應對策略的內在需求。

  在某些西方國家的學者與決策者眼中,對“搶占”了烏克蘭追求獨立和追求民主權力的俄羅斯實施包括經濟在內的全面制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中國發出一個明確的警示信號。一旦中國試圖通過武力對實現了民主制度的台灣脫離中國進行幹預,或者中國與有領海領土爭端的民主國家發生武力爭端,美國及其盟國將不惜通過“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式的經濟制裁來對中國實現打擊。也就是向中國展示美國捍衛“民主體系”的決心,中美之間強大的經濟相互依賴關係,並不是中國的“護身符”。這種情形下,中俄之間的全面接近,就更容易被理解為“抱團取暖”和“各取所需”式的“結盟”關係的形成。

  表面上來看,美國及其盟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全面經濟制裁,似乎是出於反對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的侵略而實施的懲罰,姑且不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多大程度上包含了出於保護自身戰略利益和國家安全而被迫應對的合理成分。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作為全球超級大國之一,是第一個被全球最大的軍事政治同盟體系實施經濟制裁的國家。這很有可能就表明了這樣的一個信號,美國為首的西方體系,為了維持自己固有的霸權利益、先發優勢乃至意識形態,將不惜採取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應對與幹預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