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揭秘二戰:日軍強征慰安婦67.8%為中國籍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11:46:08  


 
  1998年3月,我曾與幾位日本學者到山西省盂縣採訪過幾位幸存下來的受害婦女。事隔50多年,當這些日本學者說著日語出現在這些受害婦女面前時,有的婦女竟嚇得直打哆嗦,連頭都不敢抬。可見,日軍對她們心靈的傷害有多重。當中有一位姓楊的婦女,18歲就被駐守羊馬山炮台的日軍小隊長小田看中,強行霸占為己有。從此她成為了小田的性奴隸,慘遭蹂躪。後來,好不容易才逃脫小田的魔爪。但是,她的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精神也受到很大刺激,從此記憶時好時壞。由於這段丟人的經歷,她無法在家鄉呆下去,只好嫁到了南社鄉。在南社鄉,她生了一個孩子,可惜,由於發育不全,只活了十多天就夭折了。從此,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後來她和丈夫只好抱養了一個孩子。由於她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僅靠丈夫種田維持生活。現在女兒成家了,由於負擔重,也無力照顧他們。現在老兩口僅靠四畝薄地,種點土豆、玉米過活。由於常常無錢買化肥,因此每年也打不了多少糧食。現在,她患有嚴重的頭痛和婦科疾病。她的遭遇,僅僅是眾多受害婦女的一個縮影。正如台灣一位學者所言,“受害者在慰安所的時間雖然只是她們數十年歲月的一小部分,但是過去的遭遇對她們的健康、婚姻、心理以及社會適應卻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因此,無論從抗戰史、婦女史,或是社會學、法學的角度研究“慰安婦”問題,都不能不關注她們的一生。

  作為封建的道德倫理觀念遺存十分濃厚的國度,貞操視同婦女的生命,婦女失去貞操,被認為是最丟人、最恥辱的事情,一輩子都會被人歧視。何況是被日本人強姦和蹂躪?“慰安婦”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無疑,各種世俗觀念都將在她們身上體現和反映出來,可想而知,她們將要承受何等沉重的心理壓力?1946年10月國民政府南京市臨時參議會奉命調查南京大屠殺案中日軍的罪行,總計調查各類案件2784件,但是,承認被敵人強姦的案件只有53件。〔〕北京市檔案館公布的河北、平津地區敵人罪行種類統計檔案,共調查統計了762項案件,但是,承認被敵人強姦的案例只有4件。〔〕這與實際被日軍強暴的婦女人數相差很遠。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受害婦女的沉默。她們寧願一輩子忍受心靈的煎熬也絕不向任何人吐露內心的屈辱。如果研究者把關注的視角向後延伸,將會發現戰爭結束後,這些受害婦女的命運仍然相當堪憐。1937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曾擄掠320名南京婦女到東北充當“慰安婦”,1945年,日軍潰逃時,她們當中的一名婦女乘機逃到了豐滿水電站,並找了一個挖人參的男人,兩人在大山里一起生活。幾十年了,她一直沒有回過南京,也不敢對人吐露她的經歷。她說:要是“村里人知道我當過隨軍妓女,一定會用石頭把我砸死;現在雖說開放,也不行。”〔〕山西盂縣一位姓尹的受害婦女,曾經被家人逼去跳井。另一位姓南的受害婦女因不堪輿論的壓力,上吊自殺了。1940年4月,日軍35師團23聯隊在河南新鄉擄掠82名當地婦女充當隨軍妓女。文革中,這些不幸的婦女全都被戴上了日本漢奸的帽子,另外還有397名婦女因此受到牽連並被批鬥致死致殘,143名丈夫被迫和妻子離婚,231名女性自殺或自殺未遂,56個嬰兒不明原因死亡,株連14563名旁系親屬。〔〕因此,在這種輿論壓力下,幸存下來的受害婦女,如果可能,她們都選擇了背井離鄉、隱姓埋名的生活。研究原“慰安婦”的生存狀態,從不同個體和社會對待她們的觀念和態度中,可以折射出社會意識、觀念的變化,了解“慰安婦”的心路歷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