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引領經濟新常態應解決十二大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1-08 09:15:07  


 
  問題之十一:“設區熱”愈演愈烈

  近年來出現了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各地都在爭取成為試驗區、示範區、城市新區和規劃區等,與當初的“開發區熱”很類似,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這種“設區熱”有許多副作用和後遺症。

  其一,阻礙了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不利於各地區公平競爭。好的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應是形成全國統一市場,讓各地區公平競爭。對各個地區來說,只有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中,才能形成對未來的穩定預期。但上述做法卻是在製造一個個擁有特權和優惠政策的區域,阻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那些沒有得到帽子的區域感覺不公平,那些得到帽子的區域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特權和優惠政策上,而沒有放在如何真正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競爭力上,從長遠看也可能失大於得。

  其二,扭曲了資源的配置,不利於提升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率。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資源的最優配置依賴於完全競爭的市場(帕累托最優的假設前提是完全競爭)。完全競爭的市場現實中不存在,但統一、公平的市場是可以形成的。對區域發展來說,只有在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中,才能形成資源的合理配置。但如果各地穿插著很多擁有特權和優惠政策的區域,則資源配置會被扭曲,優質資源會過多、過於集中地流向特權區域。這種資源的流向雖然有利於這些特權區域,但會降低整個國民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

  其三,浪費了土地等資源,催生了經濟泡沫。這些試驗區、示範區、城市新區和規劃區等一旦批下來後,往往會大肆圈地,有的動輒圈地數十平方公裡。圈下來的土地有的低密度、低效率地開發了,有的甚至圈而不用、一直撂荒,造成了巨大的土地等資源的浪費。同時,這些地區往往成為一些地方政府大肆造城、拉動投資、增加GDP、塑造形象工程的平台,並依此大規模融資,增加地方債務,倒逼央行印鈔和釋放流動性,催生經濟泡沫。

  其四,造成了勞動力“候鳥”式的流動,不利於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在這些區域,一方面要大規模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大規模招商引資,聚集各類企業,吸引包括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內的各類勞動力前來就業,由於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存在和福利保障制度的不統一,多數勞動力往往不能在這些區域扎根,只能在城鄉之間、不同城市之間像“候鳥”一樣頻繁流動,引發了不少社會問題。只有當人口和勞動力在公平競爭的區域自由選擇、自由流動時,才能形成健康的城鎮化。

  其五,增加了政府機構和人員,提高了政府運行成本。每設一個試驗區或示範區或城市新區或規劃區等,都會在原有的政府機構外,新設一組諸如黨工委、管委會之類的新機構,而且級別往往較所在地區更高,由此增加了很多新的管理崗位,安排了許多新的幹部。儘管這些區域較舊區可能機構更精簡、人員更精幹,但從一個區域總體來看,仍然是新增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其六,製造了“尋租”機會。正因為這些地區與周邊其他地區相比擁有一些特權和優惠政策等,因此形成了稅收、土地、信貸、准入條件等方面的“價差”,形成了“尋租”空間和機會,為一些腐敗分子提供了便利和條件。

  問題之十二:“政策依賴症”難以擺脫

  “政策依賴症”是指國民經濟及各個主體對政策形成了難以割舍的持續依賴,一旦離開了政策,就難以正常自我運行, 進而導致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經濟效益下降、資金鏈緊張等種種經濟病症。

  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政策依賴症”,特別是2008年以來,為了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政府和社會都表現出對宏觀政策的持續依賴,最突出的表現是:政策間隔期越來越短,自2009年上半年的保增長到2012年二季度的穩增長間隔了三年,自2012年二季度的穩增長到2013年三季度的穩增長間隔了一年多一點,自2013年三季度的穩增長到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穩增長只間隔了半年左右,而且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穩增長似有難以退出的跡象,以至於不能再有間斷,否則經濟下行壓力快速顯現。

  對國家經濟體來說,一旦形成“政策依賴症”,就會產生以下後果:一是市場功能退化,因為政策對市場產生了替代作用;二是法治功能下降,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對社會契約(貨幣本身就是一種契約)造成損害,傾斜的財稅和土地政策等會對公平的法治秩序帶來衝擊;三是社會創新動力減弱,如果可以通過寬鬆政策輕易實現經濟增長,就會削弱對創新動力培育的追求;四是政策制定部門會對政策作用產生幻覺,以為政策無所不能,且會不斷用新的政策去解決舊的政策形成的問題,以致形成惡性循環,直至通過危機進行強制調整;五是一旦政策開始退出或政策效用遞減,經濟就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

  對企業等經濟主體來說,一旦形成“政策依賴症”,也會產生以下後果:一是投機心態加重,市場需求和自身經營出了問題後就寄希望於政策救助,或者爭政策,或者等政策;二是自我創新能力弱化,當通過爭取政策可以較容易地增加利潤時,就不再努力去追求創新,去追求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三是一旦政策退出或政策效用減弱,就可能導致資金鏈緊張、企業效益下降甚至破產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