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下的政策“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4-26 08:00:51  


 
  二、新常態下的政策應對方式轉變

  文章指出,從一季度成績單不難發現,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較大壓力。與此同時,今年決策層對改革的推進仍將加快,新常態下如何做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大目標的協調並行?

  可以看到,在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前夕,李克強總理組織召開了一季度專家和企業界負責人座談會,通過會後發布的會議紀要來看,筆者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決策層穩增長的政策信號。這包括短期來看,更多基建項目有望加快,包括通關便利化等更多穩出口的政策也將出台。

  作為政策配合,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或有可期。其中,貨幣政策方面,考慮到當前低增長、弱增長與高利率局面,常規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仍然可用,預計進一步降息、降准仍然多次採用,預計本月降准50個基點。而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支出也將有所加大,擴大財政赤字,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清理,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等多項具體措施都將陸續落實。

  當然,對於上述情景,市場有擔憂與疑慮出現,即如果經濟下滑引發新一輪穩增長政策,這究竟與當年的“四萬億”有何不同?在筆者看來,一個明顯的不同在於當前諸多措施並非臨時出台,而是早有儲備,即政策工具箱,當經濟下滑超出預期之時,選用既定政策儲備如降准降息,加快項目進程等等,以達到政策托底的目的。

  更加深刻之處在於,中國政府正在通過看似孤立的政策已達到重塑各部門資產負債結構的嘗試。例如,政府負債較高一直是外界擔憂的焦點,但其實,中國政府部門的整體杠杆率不高,只是結構性問題突出,即中央負債過低,而地方政府債務隱性化風險較大。結合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範圍的不斷擴大,我們看到,政府正試圖通過提高中央政府債務杠杆的方式,為地方政府降杠杆做好準備,也可以化解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可能或潛在貸款壞賬風險,變相地對銀行進行了注資,有望實現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和銀行壞賬風險,防止財稅改革造成財政懸崖與重創實體經濟。

  此外,當前資本市場與經濟走勢出現明顯背離,引發廣泛擔憂與猜測。在筆者看來,上述背離讓我們無法忽略政府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實,對於當前資本市場的盛宴,政府不僅表達了歡迎的態度,更不斷強化與引導市場預期,助長了本輪牛市的出現。結合房貸優惠措施的出台,這些看似孤立的政策背後,體現了決策層一邊幫居民加杠杆,一邊幫企業降杠杆的意圖。而眾所周知,當前中國居民杠杆率較低存在加杠杆空間,同時,企業杠杆率較高也孕育較大風險。借助上述嘗試,或許不失為化解經濟主體風險,幫助中國經濟走出低迷的新的嘗試。

  當然,從長期來看,若要實現中國經濟在新常態階段的平穩增長,即五年之內保持6%-7%左右的增長,也實屬不易。因此,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進改革以釋放活力確有必要。對此,決策層提出了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新戰略。而若要幫助新經濟增長點出現,國有企業改革,財稅改革更是重中之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