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應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http://www.CRNTT.com   2015-06-14 07:09:02  


“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把握增長、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關鍵是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近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聽取對“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時明確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大勢、看大局,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基本走勢”。

  上海證券報發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表示,“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明大勢、看大局”至關重要。總的判斷是:“十三五”正處在走向服務業大國的歷史節點。把握增長、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關鍵是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制定“十三五”規劃
  重在把握走向服務業主導的基本走勢

  文章分析,從國際經驗看,由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傳統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是一個國家由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這個特定歷史階段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一個國家成功邁向高收入國家的必由之路。2015-2020年是中國由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的關鍵6年,能否把握經濟轉型升級的大勢作出正確的選擇,不僅關係到短期內的穩增長,而且對實現中長期的公平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

  1、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的工業轉型升級大趨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中國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中國已是一個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未來幾年,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時代趨勢,加快以信息化為主導的工業產業升級,將決定中國的經濟競爭力。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從現實情況看,“十三五”工業轉型升級面臨的突出矛盾是以研發、設計、金融、物流、營銷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嚴重制約了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和升級。目前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只有15%左右;相比之下,作為先進製造業強國,德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在45%~50%。建議:“十三五”要把中國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從15%提高到30%~40%。

  “十三五”,中國進入“互聯網+”的新時代。走向“中國智造”,主要取決於“十三五”能不能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不能以智能化為重點實現製造業的重大變革,以推動製造業的全球化、信息化、服務化,實現工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工業3.0”的升級,並奠定“工業4.0”的重要基礎。就是說,工業轉型升級對現代服務業的依賴性全面增強。例如:

  ——創新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性增強。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發展以研發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在工業化發展初期,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並不大,這一時期投資的規模與水平決定經濟增長的規模與水平。在這個階段,有多大投資就有多大增長是一個突出特點。進入工業化中期,尤其是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以研發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

  ——製造業變革對互聯網發展的依賴性增強。“互聯網+”時代,“服務型”既是現代製造業的突出特點,又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優勢。

  ——企業發展模式轉型對服務型經濟發展的依賴性增強。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產品創新很重要,但是核心取決於商業模式的轉換。從現實情況來看,只有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商業模式變革的企業才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2、從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的城鎮化轉型升級大趨勢。“城鎮化紅利”仍是“十三五”擴大內需的突出優勢。中國正從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十三五”城鎮化率至少要達到60%以上。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只有54.77%,估計未來幾年仍會以年均1~1.2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達到60%左右。從人口城鎮化看,2012年世界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2%左右,2013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十三五”時期加快從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型升級,意味著有近4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意味著城鄉一體化的歷史性突破。這將為現代服務業帶來巨大市場空間。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夠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到2020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人口城鎮化重在發展現代服務業。

  3、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的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大趨勢。中國正處於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突出表現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由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升級。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接近40%,預計到2020年占比將提高到45%以上,一些發達地區甚至可能達到50%以上。服務型消費的快速增長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巨大市場空間,預計消費總規模有可能從2014年的30.7萬億元擴張到2020年的45~50萬億元。

  “十三五”把握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重在加快消費驅動的經濟轉型,以消費引領創新、以創新引領供給,在扭轉投資與消費失衡格局的同時,為中國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提供內生動力。儘管這一問題經濟學界仍有爭論,但是工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是一個大趨勢,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化、全球化也是一個大趨勢。沒有現代服務經濟的發展就沒有現代工業。發展服務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要在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下通過發展以研發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帶動新型工業的發展。

  把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

  文章認為,從工業轉型升級、城鎮化轉型升級、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看,2020年中國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的客觀基礎正在形成。“十三五”如果能夠順勢而為,實現這一轉型,既可以在結構升級的基礎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又能夠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創造有利條件;如果錯失2020“中期”這個重要歷史機遇期,繼續堅持工業主導、投資主導,不僅會失去經濟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還會助長日益嚴峻的投資消費失衡和全面的產能過剩,加劇經濟領域的矛盾和風險,並給中長期的發展埋下重大隱患。對此,我們應當有客觀、清醒的估計。

  1、服務業發展滯後的矛盾仍然突出。儘管服務業在過去幾年發展較快,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相比,現代服務業發展還相對滯後,尤其是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後成為突出矛盾。

  (1)服務業滯後帶來結構失衡的矛盾。2015年一季度,中國服務業占比達到51.6%,但與發展水平相近的金磚國家相比仍然偏低。2013年,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的服務業占比分別為69.3%、60.3%和57%。服務業相對滯後,服務供給短缺,導致“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不斷凸顯,客觀上加劇了投資消費失衡。2014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7.7%,投資率高達46.1%;

  (2)服務業市場開放嚴重滯後。過去36年的市場化改革,主要是工業開放,服務業雖然也在放寬市場准入,但某些行政壟斷尚未打破。社會資本很難進入教育、醫療、通訊、金融等領域;

  (3)服務業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高。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規模超過6000億美元,占外貿比重12.3%。這一比例遠低於2013年全球平均19.6%、美國22.1%和印度26.5%的水平。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滯後,嚴重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

  2、“十三五”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1)到2020年服務業占比達到55%以上。未來幾年,加快投資轉型,擴大服務消費需求供給能力,服務業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是有可能的。2015年,服務業占比有可能達到50%,服務業就業占比達到40%~45%,初步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十三五”服務業占比年均提高1~1.2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5%以上,服務業就業占比達到50%,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

  (2)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明顯提高。“十三五”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力爭實現倍增;

  (3)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2001-2013年,扣除價格因素後中國服務業年均實際增長10.6%。應當說,自2001年第二產業中工業占GDP的比重首次被服務業占比超過後,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這4年外,13年間有9個年份服務業增速高於工業增速。初步測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務業占比達到55%以上,就需要服務業增長年均在10%左右。為此,應把服務業實現年均兩位數的增長作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標;

  (4)服務業規模實現再倍增。2008-2014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從13.1萬億元提高到30.7萬億元,擴大了2.3倍,實現了規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繼續保持這個速度,甚至略低1個百分點,即年均增長速度為8%~9%,中國服務業規模有望從2013年的26.2萬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47.3~51.1萬億元,與再倍增(52.4萬億元)的距離已經很小。如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更大一點,使服務業的增速再快一些,實現服務業再倍增不是沒有可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