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全面分析和把握當前經濟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15-07-19 07:20:22  


 
  第二,在經濟總體下行的情況下,就業和居民收入形勢總體穩定。統計局提供的5月份31個大中城市的調查失業率為5.1%,比前幾個月還略有下降,部分企業面臨結構性用工難的問題。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高於GDP增速。居民就業和收入的相對穩定,既是經濟增長的最大成就,也是我們推進結構優化升級最為有利的條件。

  第三,經濟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服務業比重、最終消費比重繼續上升,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環境質量也有所改善。在行業、企業、區域等繼續呈現分化趨勢的同時,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增長,那些轉型早、新興業務比重大、注重核心競爭力培育的企業、區域發展情況比較好,對前景比較樂觀。

  第四,矛盾和風險有所化解。在市場壓力作用下,房地產企業去庫存、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的過程繼續深化,金融和財政風險總體處於可控狀態。當然,整體來看,當前財政金融風險問題依然突出,對此決不可掉以輕心。

  這些積極的方面、好的方面使我們看到了結構優化的曙光,增強了對未來經濟增長逐步趨穩的信心。如果這種局面能夠維持幾年,那麼轉變發展方式就能夠取得更大進展,就能夠為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基矗

  在看到這些積極的、好的一面的同時,對於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也不能忽視,並需要採取相應的對策努力加以解決。比如,在投資需求領域,目前存在正常的投資需求潛力難以充分發揮的問題。雖然由於發展階段的變化,中國投資需求潛力不如從前,但在諸如城市地下管網、農村基礎設施、農房抗震改造等諸多領域,需求潛力依然很大,而且支持這些領域的生產能力是充足的。但這些領域的投資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都不是可以直接商業化的投資。如何通過財政、金融制度的創新,建立適應新形勢的可持續的投融資體制,從而充分釋放國內投資需求空間,從需求側形成增長的新動力,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再比如,由於市場秩序不規範、相應的金融支持不到位以及行政行為的不當干預等,使得市鋤制在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另外,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當前一些經濟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出現較大變化,經濟信息的全面性、有效性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

  三、今後一個時期需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保持經濟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著力推進各項改革,為加快形成發展方式的新常態奠定體制基礎

  文章認為,當前經濟增長速度雖繼續呈現回落態勢,但經濟總體來講在向著逐步化解矛盾、逐步優化結構和形成新的增長方式的正確方向邁進。這說明2012年以來黨中央確定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正確的,是符合現階段中國經濟“三期叠加”特點和轉變發展方式需要的。當然,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到目前為止所取得的成績還是十分初步的,甚至只是一些好的苗頭和端倪。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過於粗放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全面、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也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此,通過改革創新,加快形成與環境新常態相適應的發展方式的新常態,仍然是我們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最重大、也是最艱巨的任務。

  從今年下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需求形勢來看,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仍會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穩增長仍將是宏觀調控政策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還應按照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及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兜底的工作方針,著力解決經濟中的突出矛盾。一是繼續做好需求管理,以緩衝性政策為結構調整贏得時間,創造環境。在堅持精准發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刺激的情況下,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著力釋放或支持正常的投資和消費需求,防止由於預期變化導致的經濟慣性下滑。二是供給方面,要繼續採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政策,打破壟斷,規範秩序,促進良性競爭和優勝劣汰,釋放增長潛力。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制,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在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著力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各項重要改革,為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的形成奠定體制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