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規劃的三個問句

http://www.CRNTT.com   2015-07-25 07:22:08  


 
  再看投資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十三五”規劃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應該重新審視投資的作用。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要實現多目標發展和“走出去”的夙願,還需要提振決心和信心,在“十三五”規劃中對多目標發展進行很好的梳理,使其成為有效的奮鬥方向,而非空談。

  這其中,核心目標還在於穩增長,尤其五年規劃這一中長期指導意見,更應強調增長、強調供給。

  近兩年來,一部分人對投資一詞避而不談,“恐投症”蔓延,轉而寄希望於以消費來提升內需,忽略了投資在中短期穩增長的決定性作用。實際上,缺乏投資,消費是無源之水,只能維持經濟發展現狀。經濟要增長,依賴於能否實現和促進必要的投資。

  例如,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就非常重要,既需要政府的組織和規劃,也需要通過PPP等形式來加大民資參與;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民生建設亦非常關鍵,需要更多的市場化規則,在政府給予扶持基金等方面,更多交由市場來選擇,一改過去“政府決定贏家”的做法。

  再例如,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亦需要進一步投資,且規模不可小覷。

  改革開放初期,為降低工業化的實現成本,中國走過一段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五小企業”的歷程,上馬了一大批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和小火電企業,隔斷了城鎮化與工業化原本相輔相成的關係,造成了兩者長期不配套的特殊國情。

  這使得作為現代工業化、信息化基礎的新型城鎮化,推進難度驟升、“補課”成本攀高,大量民生投資亟待落實。

  因而“十三五”規劃中,既需要重新審視投資的作用,還需要解決投多少、誰來投、投向哪裡等關鍵問題。投多少,關乎宏觀結構調整;誰來投,要捋順政府與民間投資在不同領域的輕重占比;投向哪,則是既要契合國家對外戰略又要顧及民生工程的平衡藝術。

  GDP增速的困惑

  文章稱, “十三五”規劃中,GDP增速目標如何確定也是難題之一。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曾對外表示,從實現“十八大”提出的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兩個翻番”的要求來看,如果2015年GDP增速能夠實現7%,則“十三五”期間的年均增速必須達到6.56%左右。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GDP總值140667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多數估算認為,“十三五”期間GDP增速或在6.5%底線之上,但超過7%的概率不大。

  事實上,“十三五”規劃應如何制定下一個五年的GDP增速目標,既是提振國家實力和國民信心的關鍵,同時關係到2020年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新常態下,五年規劃不能再按照既有方法來制定,需要探索和改革,要對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保持平常心狀態,而非拿出早年目標來硬性框定當下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