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資金來源是考驗穩增長政策落實效率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15-08-03 07:26:52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7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擴大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確定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政策措施,打造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新支點。

  有統計顯示,7月以來召開的4次常務會議中,3次涉及穩增長和惠民生。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並充滿信心,多次明確表示,有足夠的政策儲備應對可能遇到的經濟困難和經濟風險。 實際情況也確實證明了這點。政策工具箱裡有足夠的應對政策和化解矛盾的工具。而關鍵在於,這些政策能否在穩增長中高效落地,並達到預期目的。

  文章認為,政策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落實,不僅會影響政策作用的發揮,而且會影響企業和公眾的信心,進而導致社會的凝聚力下降,以及減弱應對困難的能力。那麼,穩增長就會失去最有效的依靠、最強有力的基矗

  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項穩增長政策的落實情況來看,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不然,中國經濟增速也不可能繼續維持在7%以上。

  文章稱,但是,就政策落實的效率來看,可能就沒有預想的那麼好,很多政策出現了打折甚至執行不到位的現象。

  譬如,貨幣政策反覆強調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但還是沒能夠有效化解實體企業的融資矛盾。

  再如減稅政策,原本是一項十分有利於穩增長的措施,但是,由於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目前中小微企業的實際狀況,從而導致這項政策更多成了擺設,多數中小微企業沒有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實惠。

  從投資政策的落實來看,國家審計署發布的《6月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顯示,在抽查的涉及7149.06億元投資的項目中,有69個建設項目實施進度明顯滯後,涉及項目投資1540.94億元。不僅如此,財政性資金的申報使用也存在不規範情況,涉及金額413.11億元,主要表現在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措施不到位,專項資金長期閑置現象比較普遍等。

  也就是說,儘管地方在申報項目和爭取資金過程中,理由都非常充足,但實際執行效果卻遠非如此,導致預期的穩增長效果沒有達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影響了決策層的政策部署。

  文章指出,面對新的穩增長政策,如何使其高效落地,應成為衡量地方政府執政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標準。

  就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而言,毫無疑問,是一項惠民生、利長遠的好舉措。具體到實際工作當中,就存在兩個繞不開的話題:一是投資要增加;二是資金哪裡來。

  制定什麼樣的地下管網規劃,把地下管網的使用年限確定在多長時間內以及能夠滿足多大洩洪量的要求,需要地方政府認真規劃和研究。不然,政策的執行又會打折扣。

  從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來看,不僅是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也是調結構的重要手段。關鍵就在於,把立足點放在哪兒,能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旅遊投資和消費空間打開,特別是旅遊消費。比如,各地不要把景區門票當作搖錢樹和提款機。不然,還有多少公眾願意去旅遊,又怎能有效拉動消費?

  文章最後說,穩增長的措施能不能有效遏制經濟下行,就看政策能否高效落實。建議決策層能夠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各地和相關職能部門、機構等的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查。這樣,或許政策落實才不會出現打折現象。